在很多葡萄酒的品鉴记录里我们都会看到“矿物质”这个词,经常被用来形容葡萄酒的众多风中的一种,特别是在以具有矿物质味霞多丽干白闻名的夏布利产区,这个词可以直接用来形容整个产区出品的干白葡萄酒,那么,矿物质味道是如何产生的?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到葡萄内,又通过转化进入葡萄酒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英文名字是mineral(这个词经常出现在英文品酒词中,请记住),是人体无机物的总称,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元素。矿物质有60多种,其中25种为人体营养所必需。
钙、镁、钾、钠、磷、硫、氯7种元素含量较多,约占矿物质总量的60%~80%,称为宏量元素;其他元素如铁、铜、碘、锌、锰、钼、钴、铬、锡、钒、硅、镍、氟、硒共14种,存在数量极少,在机体内含量少于0.%,被称为微量元素。
矿物质在人体内的总量大约在体重的不足5%,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是在人体内无法自行合成、必须依靠外界供给才能摄入,但它们却在我们的生理作用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例如:钙、磷、镁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原料;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甲状腺素等需要铁、碘的参与才能合成。并且矿物质每天都会通过排泄流逝,需要我们不断通过饮食来补充。
葡萄酒中的矿物质味的确认其实经历过很多波折,一开始是有专家出来说葡萄里面没有能产生矿物质的分子,你们说有矿物质味都是幻觉;然后,有葡萄酒品尝经验的专家就出来说,只有“矿物质味”才能准确形容我们滴感觉,幻觉你妹,你们全家都是幻觉;然后,还有人研究出来矿物质味是在白垩土中生长的葡萄都有滴、凡是果味不丰富的葡萄都有这个味道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说有就是有!
其实,这个架现在还在吵,各种说法也都看着很有道理,我看了好多种说法,被里面各种科学术语搞得头大,又是还原性反应,又是硫化物的,这就好像我们看人吵架,本来看热闹是个很欢乐的事情,但如果吵架双方(矿物质这个事是N方)吵的东西我们都听不懂,那就索然无味了。
其实,我们细看各种争论就会发现,N方的科学家们在争论的其实是矿物质味是不是存在的?它的存在和嗅觉、味觉有什么关系?而一些葡萄酒的文章信誓旦旦的声称揭开矿物质味的背后的真相,却只是在罗列各方争论的内容,没有给读者一个至少可以说得过去的答案,这种揭秘我反正是全当放屁。,至于完全否定土壤的味道和葡萄的味道有联系的关系的观点,作为一个葡萄酒爱好者的我们,其实也是不用理会的,因为他们只提出否决,却不能证明为何否决,这和流氓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我宁可相信很多葡萄酒大师撰写的书籍内简单粗暴的观点,矿物质是通过土壤中的养分被葡萄树的根系随着水分吸收,从而到达葡萄内,再通过酿造的过程转到葡萄酒内。矿物质味说白了,其实就是土壤的味道,夏布利的霞多丽干白有燧石味、西西里岛的红葡萄酒有火山岩味……这些都是土壤中富含不同的矿物质而产生的,在这种问题上争论,我认为是不智,甚至是反智的。
还有一个故事可以讲给大家,在一本介绍葡萄酒基础知识的书籍里我看到这样一则有关矿物质味的故事:
美国的一个酒庄的庄主曾经做过一个与矿物质有关的简单实验,他挑选了一些石头,清洗干净之后砸碎(莫非是胸口碎大石?),然后把这些石头碎片放入盛有葡萄酒的橡木桶内一段时间,最后获得的效果居然是,葡萄酒的质感变得不一样了,香气更加浓郁,口感更为复杂。
这应该就是石头中微量元素融入酒液造成的结果。这说明了,虽然矿物质不能被合成,但就像上面在阐述矿物质概念中提到的,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甲状腺素等需要铁、碘的参与才能合成,那么,葡萄汁中的一些物质难道就不会和矿物质进行合作从而产生一些味道吗?
葡萄酒爱好者常常谈到的“风土”(Terroir)中,土壤是首位的,其他才是地形地貌、光照、气候和降水量等等,可见土壤对于葡萄酒风味确定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引用一段古文,就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中学习过《晏子使楚》,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句话就可以用来解释不同的土壤产生不同风味葡萄酒,晏子,多年前的中国古人,就知道这个道理,啧啧,牛!
波尔多左岸梅多克、格拉夫
波尔多右岸波美侯、圣爱美隆、右岸其他
勃艮第、北罗讷河谷、南罗讷河谷
博若莱、香槟、西南产区、卢瓦尔河谷
阿尔萨斯、普罗旺斯、汝拉-萨瓦
朗格多克、鲁西雍、科西嘉岛
基本知识、等级、品种
产区:皮埃蒙特、托斯卡纳、威尼托
北部四区、中部七区、南部四区
西西里岛和撒丁岛
基本知识、等级、品种
特色酒种:卡瓦起泡酒、雪莉加强酒
产区:里奥哈、普里奥拉托、杜埃罗河岸
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卡斯蒂利亚-莱昂
加泰罗尼亚、埃斯特雷马杜拉、加利西亚
阿拉贡、巴伦西亚、安达卢西亚
马德里、纳瓦拉、巴斯克、穆尔西亚
巴利阿里群岛、加纳利群岛
基本知识、特殊酒种、产区
苏荷葡萄酒课堂葡萄酒原创基础知识篇
更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