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文明
(一)玛雅文明是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雨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却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玛雅文明与印加文明及阿兹特克文明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依据中美洲编年记载玛雅历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后古典期,前古典期(前年-00年)也称形成期,历法及文字的发明、纪念碑的设立及建筑的兴建均在此时期。古典期是全盛期(4世纪-9世纪),此时期文字的使用、纪念碑的设立、建筑的兴建及艺术的发挥均在此时期达于极盛。后古典期(9世纪-16世纪)北部兴起奇琴伊察及乌斯马尔等城邦兴起,文化也逐渐式微(衰弱)。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古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16世纪玛雅文化的传承者阿兹特克帝国被西班牙帝国消灭。玛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玛雅文明是美洲印第安玛雅人在与亚、非、欧古代文明隔绝的条件下独立创造的文明,其遗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东南部、犹加敦半岛、巴拿马、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地,后古典时期玛雅人主要生活在卡瓦顿多。玛雅文明诞生于前10世纪,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后古典期三个时期,其中至9世纪为其鼎盛时期。
(二)通常中美洲文明被划分为三个时期:前年至前00年称为前古典期,前00年至公元年为古典期,年至16世纪为后古典期。玛雅文明公元前年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传说玛雅人在年前就开始建造宗教性建筑,最早的遗迹由一些简单的土坟组成,后来演化为金字塔(玛雅人的金字塔与埃及人的金字塔在造型上略有不同,其建筑作用有本质区别,埃及人的金字塔是古埃及统治者法老的陵墓,科学家推测玛雅人的金字塔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则是举行祭祀与庆典祭坛)。早期的玛雅文明似乎受到更早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前年至年是玛雅文化的兴盛时期,玛雅人发展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万-20万居民。已发现的蒂卡尔最早的石碑建于年,记录的是一位名为“暴风雨的天堂”的国王的登基仪式。
(三)国王“暴风雨的天堂”的统治标志着蒂卡尔黄金时代的开始,石碑背面象形文字记录17年到年之间蒂卡尔王国的历史,其中包括蒂卡尔战胜二十千米外的城市瓦哈克通的故事,这次胜利标志着蒂卡尔王国的崛起。但也是和另外一个城邦位于今墨西哥南部的卡拉姆尔之间竞争的开始,当时几乎所有的小城邦都臣服于这两个较大的王国,最终敌对双方发生激烈战争,并分裂成一些小的诸侯国,玛雅文明也从此逐渐衰落。玛雅社会曾经相当繁荣,数百座城市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皇宫。其他重要的遗迹有雕刻石板,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成就。农民垦植畦田、梯田和沼泽水田,生产的粮食能供养激增的人口。工匠以燧、石、骨角、贝壳制作艺术品,制作棉织品,雕刻石碑铭文,绘制陶器和壁画。商品交易盛行,玛雅人曾经参与古代中美洲的长途贸易,主要的货品有可可豆、盐和黑曜石。自7世纪中期开始玛雅社会衰落,随着政治联姻的增多,除长子外其他王室兄弟受到排挤,一些王子离开家园寻找新的城市,其余的人则留下来争夺继承权。这种“内斗”由原来为祭祀而战变成争夺珠宝、奢侈品、王权、美女等,战争永无休止,导致生灵涂炭、贸易中断、城毁乡灭,最后只剩10%的人幸存下来。
(四)年杜斯-彼拉斯城的王宫覆灭可视为玛雅社会衰落的一个起点,杜斯-彼拉斯是方圆英里的中心城邦,它遭到从邻近托玛瑞弟托城来的敌人的攻击。8天后(这些细节被精确地记录在石头刻板上)胜利者举行终结典礼,砸烂王座、神庙和刻板,一些贵族逃到附近的阿瓜迪卡城(一个巨大裂缝环绕的天然要塞)苟延残喘40年,最终还是遭到敌人的攻占陷落。年阿瓜迪卡已是一座鬼城,9世纪开始古典玛雅文明走向衰败,10世纪曾经繁荣的玛雅城市被遗弃在丛林之中,此后以奇琴伊察为首和尤卡坦半岛北部兴起一些玛雅城邦开始玛雅文明的后古典时期。奇琴伊察城邦政权于年被推翻,继之以玛雅潘为首的城邦联盟。年玛雅潘政权因内乱而瓦解,当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陆时玛雅人的地区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第一次发现新大陆刚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船员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来自“玛雅”的陶盆吸引他,从此“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欧洲。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摧毁阿兹特克文明。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
(五)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武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玛雅文明处于新石器时代,玛雅人未发明使用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玛雅人也不会使用铜。玛雅人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能对坚固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玛雅人不会使用轮、车,轮子的概念虽然在陶器等文物中出现,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用化,却创造高度的城市文明。玛雅文明农业以玉米为主,没有牛马猪羊,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农民采用的是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玛雅文明的雕刻、彩陶、壁画有很高艺术价值,被称为“美洲的希腊”。米尔帕耕作法是一种耕作法,玛雅人和其他四大文明不同,不是产生在大河流域,而是崛起在贫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玛雅人以玉米和豆类为主食,肉食相对较少,没有小麦,农作物主要有棉花、烟草、番茄、可可等。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这是米尔帕耕作法的背景。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刀耕火种)。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
(六)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越来越少。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作为人口主体的农民食不果腹,社会状况一落千丈。玛雅文最早出现于公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着日期的石碑却是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后玛雅文仅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万个,已有四分之一为语言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祇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于阳光下晒干,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其中的异同,但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阿拉伯数字(包括“0”的概念)是阿拉伯人从印度传到欧洲的,古代欧洲没有如此简单的数字概念。希腊人擅长发明,但必须用字母来写数目。罗马人虽然会使用数字,但罗马数字十分复杂,使用不便。
(七)玛雅人使用一点、一横与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来表示数字,采用二十进制。考古学家研究玛雅人的数字系统时发现他们的数字表达与算盘的算珠有异曲同工之妙,使用三个符号——一点、一横、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就可以表示任何数字,这种计数方法使用于天文学的数字,危地马拉的吉里瓜发现称为石标的雕刻石柱中记载着九千万年、四亿年的数字。玛雅人发现并使用“零”的概念,玛雅人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运动规律。玛雅的历法非常复杂,有以日为周期的卓金历、6个月为周期的太阴历、29日及0日为周期的太阴月历、65日为周期的太阳历等不同周期的不同历法,现代天文观测一年是65.天,而玛雅人已测出一年是65.天,与现代只相差0.2天(18秒)。金星会合周期是指太阳、地球和金星的相对位置循环一次的时间,玛雅人费了84年的观察期算出天的金星会合周期,今日计算则为58.92天,误差率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钟。玛雅计日的单位出奇的大,考古学家已经知道的数值为:20金(天)=1乌纳(月)或20天;18乌纳=1盾(年)或60天;20盾=1卡盾或7天;20(卡盾)=1伯克盾或天;20伯克盾=1皮克盾或万天;20皮克盾=1卡拉盾或万天;20卡拉盾=1金奇盾或11.52亿天;20金奇盾=1阿托盾或20.4亿天。
(八)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此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根据玛雅预言地球现在已经在所谓的第五太阳纪,迄今为止地球已经过四个太阳纪,而在每一纪结束时都会发生惊心动魄的毁灭。第一太阳纪为一场洪水所灭,第二太阳纪被“风神”吹的四散零落,第三太阳纪因天降火雨而步向毁灭之路,第四太阳纪在火雨的肆虐下引发大地震灭亡。玛雅预言说从第一到第四个太阳纪末期地球皆陷入空前大混乱中,而且在惨不忍赌的悲剧下落幕,地球在灭亡之前一定会先发出警告。玛雅预言大多是年代纪录,宣告在“第五太阳纪”时终结,因此玛雅预言地球将在此时更新。第五太阳纪始于玛雅纪元11年,历经玛雅大周期年后走向新纪元,并非世界末日,现今公历对照此日期在年12月21日。玛雅的圣球运动在一块狭长的长方形球场上举行,球场象征地球,圆球象征月亮和太阳。球员打球时身上穿着许多层衬垫,以保护他们免受坚硬的橡皮球的击打,必须用肘部、膝部、臀部和前臂击球,使球穿过石环得分。玛雅人认为对视眼和长脑袋很时髦,所以会用布缠住婴儿的脑袋让它变形,还会把珠子悬垂在婴儿鼻子的上方以改变眼睛的肌肉结构。
(九)玛雅人的穿着通常既简单又能适应温暖的天气,男人们围着缠腰布,女人们穿着像罩衫般宽松的衣服。天气变冷的时候玛雅人还会加件斗篷,无论富有还是贫穷的玛雅人都穿着简单的长罩衫和缠腰布,但是穷人没有华丽的衣服也没有珠宝来装饰,富有的玛雅男女会佩戴用小块玉石和贝壳串成的珠宝以及用五彩羽毛编成的发饰。玛雅人有时会把前面的牙齿锉成尖的或其它形状,还会在牙缝里填满小块的玉石。在玛雅文明里纹身和彩绘非常流行,男孩用黑色颜料彩绘,女孩则用红色,祭司用蓝色颜料纹身,战士则用红色和黑色。所有的玛雅人都信奉同一群神,说同一种语言,但是与今天的国家不同的是他们既没有共同的管理者,也没有共同的首都。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国王,称为“库哈阿伽”,意思是“神授的权利”,拥有统治整个城邦的无上权利。国王每天都住在宫殿里制定法律,处理每天发生的事情,接受地方首领的进贡,国王死后长子继承王位。美洲豹在玛雅文明中是一种很特殊的动物,皮毛很珍贵,通常用来缝制玛雅君主的衣服。有时城邦之间会发生战争,每场战争都会耗费交战双方大量的时间,战争在震耳欲聋的战鼓声、鸣哨声、号角声和呐喊声中进行。
(十)祭司带着神像随军队出征,人们认为这种做法能带来好运。玛雅人居住在大城邦或周边地区,比较著名的大城邦有蒂卡尔、奇琴伊察和科潘。城邦主要是出于圣神的目的而建造,同时成为贸易和娱乐中心。城邦里的居民大都是官员、祭司、商人和工匠,大量平民则住在城邦外的小农场和村庄里。道路把城邦连接起来,城邦里有用抛光、染色后的巨石建成的大型宫殿,玛雅城邦还有狭长的球场和高耸入云的金字塔神庙。建筑物建造在宏大的广场周围,神圣的典礼和祈祷活动就在广场举行,玛雅神庙坐落在金字塔顶端,金字塔的四个梯形斜面上有陡峭的台阶。有时新的神庙会在旧的基础上修建,有些金字塔高达61米。玛雅人创造出令人称奇的高度文明,但是古典期玛雅文明为何突然消失至今还没有确实的定论,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对玛雅文明湮灭之谜提出许多假设,诸如外族入侵、人口爆炸、感染疾病、气候变化、农民起义等。就玛雅的地理环境而言现今最为人所信服的是由于文明过度的发展,部分城市中曾有现代都市的人口密度,导致资源消耗过大与环境破坏。再加之遇上的各种灾难,生活在脆弱的雨林及采用原始游耕技术的玛雅人难以负担庞大的人口,甚至发生资源争夺战争导致玛雅人远走他乡。
(十一)玛雅高深的知识和文化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玛雅人口绝大多数的平民和奴隶完全是文盲,养尊处优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繁华殆尽后难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而后古典期的玛雅文明在奇琴·伊察时代有着些许不同(传说受到托尔特克人入侵的影响),但更具活力,之后的继承者没办法保持奇琴伊察的活力,征兆是建筑不再兴建及城市生活的消失,当阿兹特克帝国在14世纪兴起时玛雅已经进入衰落期。通过考察散落于中美洲各地的玛雅文明废墟,考古学家理出玛雅文明发展的一些脉络,他们发现从00年开始玛雅文明进入古典期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神庙和纪念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玛雅文明的人口也急剧膨胀。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它的顶峰,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崩溃,在随后的多年时间里南部低地的玛雅人放弃他们繁华的城市,神庙变成野兽出没的废墟。北部高地的玛雅文明继续延续下去,但是再也没有重现辉煌。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
(十二)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雨水更容易冲走肥沃的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也跟着越来越少。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热带雨林的降雨主要依赖树木),作为人口主体的农民食不果腹,社会状况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他们更多地建神庙,更频繁、更隆重地祈祷,期盼能借神力扭转乾坤。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贫乏的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随着农业生产供应的严重匮乏让玛雅古典期高度发达的文化也开始崩溃,当城市周围贫瘠的荒地连成一片时饥饿就迫使玛雅人弃城而去,经过百年衰败动荡之后中央低地各城邦都湮没在热带丛莽之中。玛雅人居住的地区不大,营造的居住城市更小,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人口无节制的繁殖,兴盛时期曾达到数百万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当时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负担。当承受能力崩溃时其头领必然会作出一定的决断,从而导致大规模、闪电般的移民,繁荣昌盛的玛雅石造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孤城。玛雅人当时选择居住地区时忽视农业的生产条件,所处的土地不肥沃而不适宜种谷物、稻米,只能种植红薯之类的副食品充饥或以木瓜、香蕉、柑桔之类的果品为食,而且收获的数量远不能满足人口增加的需求。
(十三)长期解决不了数以万计的人口的饮食问题必然对社会形成一种危机,面对长年累月的缺粮时难免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为了根本解决这一难题时决策者作出新的选择,到新的世界去开辟新天地,从而导致玛雅人的大迁移,由于人去楼空造成玛雅人居住地区的衰败。中美洲是强烈地震曾经发生的地方,该地区历史上曾出现震级较强的地震,中美洲的部分地区深受台风、飓风之苦,历史上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难免遭受地震之害和风灾之苦。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对于玛雅人来说不仅形成威胁,使兴旺发达的玛雅人经受严峻的考验,其头领自然会思量摆脱困境的办法。在无法摆脱当前困境的情况下很自然的会考虑退却之路,经过精密的安排之后出现玛雅人大逃亡的一幕。据考证玛雅人昌盛时居住地区是比较文明卫生的,而且医疗条件高于周围的人类。然而通过相邻的人类侵扰和交流把当时存在的种种传染病传播到玛雅人的居住区,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这样不仅危及成年人的健康,也影响到后代的生长。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头领为了避开疾病的传播毅然决定离开当时的居住地,迁移到一个新的天地里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根据侯德尔团队的研究玛雅人生活的地区气候突变是有周期性的,这跟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侯德尔发现尤卡坦半岛地区每隔年就会发生干旱,每当太阳活动变得剧烈的时候产生的宇宙射线就会改变地球上碳14的含量。
(十四)侯德尔等人通过研究记录在树木年轮中的碳14含量变化发现太阳活动的周期恰好也是年左右,这两个周期奇妙地重叠在一起,侯德尔的研究显示很可能是因为太阳的活动带来干旱这种严重的灾难。讽刺的是太阳正是玛雅人所崇拜的,这种气候变化来得是非常突然的,没有预兆地就袭击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让他们措手不及,只能逃离城市,留下一片片废墟。来自《科学报告》杂志的最新研究发现在蒂卡尔的四个中央水库中发现大量有毒的汞和藻类,并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发现离城市宫殿和庙宇最近的两个水库中汞的含量极高且具有毒性,研究人员将污染追溯到玛雅人用来装饰建筑物、陶土和其他物品的色素。在暴雨期间颜料中的汞一直流到水库中,多年来沉积在水库底部的沉积物中,即使烧开了饮用这样的水也会使人们生病。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距离较远的两个水库中沉积物中的汞含量较低,但仍然具有毒性。水晶头颅是据称年在中美洲伯利兹的玛雅遗迹中发现水晶制成的头颅,水晶头颅完全以石英加工研磨而成,大小几乎和人类的头颅骨相同。高十二点七公分,重五点二七公斤,是依照一个女人的头颅骨雕成。有人认为玛雅人依照人的头骨雕成的水晶头颅展现成熟的解剖学与光学技术,利用某种现代科技仍未掌握的碰撞技术制成。水晶头颅不仅外观逼真,而且内部结构与人的颅骨构造完全相符,其工艺水平极高,隐藏在基底的菱镜和眼窝中琢磨的透镜组合在一起发出眩目的亮光。
(十五)现代光学技术产生于十七世纪,而人类准确地认识自己的骨骼结构是在十八世纪解剖学兴起以后,水晶头颅却是在非常了解人体骨骼构造和光学原理的基础上雕刻而成,玛雅人是如何掌握高深的解剖学和光学知识的?水晶(即石英晶体)硬度非常高,莫氏硬度为7,仅次于钻石(金刚石,莫氏硬度10)、刚玉(莫氏硬度9)、黄玉(莫氏硬度8)等,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进行加工,即使是现代人要雕琢水晶制品也只能使用金刚石等现代工具。一些迷信水晶头骨神秘传说的人称地球上有1个水晶头骨,它们是玛雅人的圣物,具有超凡的力量,如果将这1个水晶头骨放在一起就能揭示人类过去和未来的秘密。目前法国、英国的一些博物馆以及个别收藏者总共收藏着几十个来源纷杂的水晶头骨,法国凯布朗利原始艺术博物馆7年委托法国博物馆修复和研究中心对其收藏的水晶头骨进行鉴定,科学家们的结论是这可能是一件创作于19世纪中叶的“艺术品”。研究中心的托马·卡利加罗和伊万·科基诺指出:“无法确定它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的艺术品,因为它的上面存在明显刮痕和只有现代工具才能创造出来的光泽度。”实际上科学家早已认定所谓的“水晶头骨”传说只是个迷信的骗局。考古学家发现一个神秘罕见的“死亡瓶”,其历史可追溯至1年前玛雅文明时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死亡瓶”,可能是当时玛雅人祭祀时使用的通灵物品,通过这项研究将使科学家进一步揭示玛雅古文明。
(十六)考古学家指出这个瓶子的类型尚属当今考古界的首例,这是一个没有瓶塞的瓶子,属于玛雅乌卢阿风格装饰瓶,其作用是古玛雅人祭祀时与祖先“通灵”的器皿,在瓶底还残留着祭祀供奉食物、可可灌肠液以及诱导呕吐的迷药。据悉这个被命名为“死亡瓶”的神秘瓶子于5年在洪都拉斯西北部一个小型金字塔状宫殿下挖掘出土,瓶内和外部的土壤分析显示其中包含玉米、可可豆和人工吐根树花粉,人体服用花粉后会出现严重呕吐现象。负责此项考古研究的南佛罗里达州大学人类学家克里斯蒂安·韦尔斯说:“这个神秘瓶子是古代玛雅人在祭祀仪式中使用的器皿,服用瓶内的迷药会精神恍惚。”古玛雅人认为在这种状态下能够实现与祖先“通灵”,通过与祖先的接触和沟通可以预知未来。据记载古玛雅人祭祀时有以下几种通灵方式:祭祀者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切割或放血;口服大量的浓可可灌肠液产生昏迷;或者是吸食人脑浆然后呕吐。产生的昏迷使服用者进入幻觉状态。韦尔斯带领的考古小组认为这个白色大理石质地的瓶子将有助于揭示玛雅乌卢阿风格装饰瓶的神秘面纱,至今仍不是很清楚瓶子的真实用途。虽然考古学家对瓶子的用途找到一些线索,但仍对瓶子的出土地点困惑不解。这个瓶子出土于洪都拉斯一个偏僻的小型玛雅遗址,是在一个类似金字塔的宫殿下挖掘到的,其顶端有一单个的房屋,非常精美细致。
(十七)考古小组猜测埋葬于金字塔状宫殿下的玛雅人是当地的历史重要人物,可能是标志一个文明时代结束的玛雅人祖先。据悉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其他文物,但最为贵重的只有这个“死亡瓶”,瓶子雕刻卷轴和类似毒蛇的图案。在尤卡坦半岛上耸立着九座巍峨的玛雅金字塔。与埃及的金字塔不同的是尤卡坦半岛上的金字塔更像一个祭坛,功用不仅是国王或首领的坟墓。太阳金字塔是墨西哥提奥提华坎遗迹中最大的建筑,也是中美洲最大的建筑之一,位于“亡者之路”中段的东侧,也位于月亮金字塔与被称为“TheCiudadela”的小型金字塔之间塞罗戈多山附近,是提奥提华坎遗迹核心巨大复合体的一部分。金字塔的方位可能有人类学上的重要性,太阳金字塔是稍微偏向4月29日与8月12日两天的日落水平点的西北边,这两天是特奥蒂瓦坎人占卜历年。8月12日这一天是重要的,标志着玛雅长期积日制历法的起始,除此之外许多重要的天文活动可以在金字塔的地点观测到,这些资讯对古代社会的农业与宗教系统都是相当重要的。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中美洲考古学院的阿瑟·德马雷斯特宣布新发现的象形文字位于危地马拉的多斯皮拉斯,那里有一座古代金字塔,那里有18级隐藏许久的台阶。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另一名玛雅问题研究专家费德里科·法森说:“好几百个新的象形文字填补玛雅历史上一段长达60年的空白,澄清在这个关键时期里的政治和军事关系。”
(十八)德马雷斯特介绍说在7世纪和8世纪当地曾发生过许多战事,现在看来这竟然是玛雅人的“世界大战”,牵涉到两大主要城邦控制下的所有城市。多斯皮拉斯建立于年,本是古代玛雅城邦蒂卡尔的一个军事前哨,蒂卡尔王派自己的弟弟统治这里。台阶上的文字说多斯皮拉斯王与蒂卡尔王长年结盟,但后来卡拉克穆尔城邦从北方(现在的墨西哥)前来征服多斯皮拉斯,俘虏国王,又把他当作傀儡送回王位。变节投诚于卡拉克穆尔的多斯皮拉斯王向蒂卡尔发动一场十年战争,并获得胜利。他率领军队洗劫蒂卡尔,把那里的国王(自己的亲兄弟)和其他贵族带到多斯皮拉斯杀死祭神,此后多斯皮拉斯以卡拉克穆尔为靠山四处征战,成为一方霸主。这时的玛雅文明眼看就要走向更高的组织形式,巩固成为单一的大帝国,然而蒂卡尔被洗劫后又卷土重来,打垮卡拉克穆尔。整个玛雅世界从此分裂成许多地方集权,进入激烈的小规模战争时期,并最终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败。多斯皮拉斯在年被遗弃,从此一蹶不振。德马雷斯特说:“伦敦大学的西蒙·马丁和波恩大学的尼古拉·格鲁贝曾经指出是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这两大城邦的长年鏖战导致玛雅文明的毁灭。如今他们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证明。”
(十九)英国《自然·人类行为》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玛雅低地的极端战争证据,战争发生于一个社会繁荣和艺术水准均达到鼎盛的时期。研究表明对城市造成巨大破坏的暴力战争出现在玛雅的时间远比之前认为得更早,古典时期(年—年)的玛雅战争一向被看作是仪式性且规模不大,但是对于古典期末期(年—年)的暴力战争证据时学者一直认为是战争的不断扩张推动玛雅文明走向崩溃。此次国地质调查局戴维·霍尔及其同事发现玛雅在古典期末期很久之前就爆发过全面战争,研究团队分析纳兰霍发现的象形文字铭文,纳兰霍是当时威兹纳南部的一座古典玛雅城市,位于现今危地马拉北部。根据铭文记载年5月21日威兹纳遭到第二次攻打并被焚毁,研究人员随后将该铭文与威兹纳附近湖泊发掘的古环境证据联系在一起,古环境证据中的明显碳屑层来自于7世纪最后10年里的一次剧烈焚烧事件。考古证据也支持这种联系,证据表明整个威兹纳的主要纪念碑都遭受过大面积损毁和焚烧,沉积物分析显示在这次焚烧事件后土地利用曾大幅减少,说明这次攻打对威兹纳人口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团队认为以上研究结果对现有理论提出挑战,现有理论认为极端暴力战争仅发生在古典期末期,而且是因为环境胁迫和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而引起的。
哈布斯堡王朝时期
(一)西班牙帝国是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帝国,它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国之一。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进行环球探险、殖民扩张和开拓跨洋商路的急先锋,当时西班牙和美洲大陆之间的跨大西洋商路和途径菲律宾的东亚,与墨西哥之间的跨太平洋商路十分繁荣。西班牙征服者摧毁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和玛雅文明,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广阔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西班牙帝国依靠其经验丰富的海军纵横大洋,依靠其著名、可怕、训练有素的步兵——西班牙方阵在欧洲战场上占尽优势。正如著名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维拉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正在上演的最特别的一幕史诗。”16和17世纪西班牙文化也正处于其黄金时代,但是最初的美洲殖民地是令人沮丧的,尽管殖民对于贸易有刺激作用,但当时的贸易规模仍然很小。随着殖民者来到新大陆后天花和麻疹等疾病使土著人口急剧减少,特别是在阿兹特克、玛雅和印加等文明的人口聚居区,而这又进一步削弱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在16世纪20年代墨西哥的瓜纳华托发现银矿,开始大量产出白银,其后又在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和秘鲁的波托西发现银矿,美洲的白银输出急剧增加。运载白银的船队往返于大西洋两岸,重新带动西班牙的经济,使其得以进口奢侈品和谷物。白银输出同时也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维持其用于进行在欧洲和北非的一系列战争的军事力量的重要财政来源,虽然除了17世纪的少数年份外西班牙本土(特别是卡斯蒂利亚地区)的税收仍然是帝国最重要的岁入来源。
(二)尽管从17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便经历着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的衰退,但是自年西班牙帝国和葡萄牙帝国合并(年重新分离)开始到19世纪其失去美洲殖民地期间它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面对新的挑战以及帝国建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灾难时西班牙的思想家们在自然法、国家主权、国家法、战争和经济等方面阐述最初的现代思想,在萨拉曼卡学派等的影响下他们甚至对帝国主义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西班牙帝国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时期达到顶峰,随后又陷入衰退。身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治下的西班牙帝国在欧洲的领土达到极限,查理五世在年继承西班牙王位,从此西班牙便越来越深的卷入欧洲的王朝斗争之中。查理五世并不经常呆在西班牙,而在其弥留之际他将哈布斯堡的庞大遗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西班牙及其在地中海和海外的财产,另一部分是神圣罗马帝国。此外哈布斯堡在尼德兰的财产仍然归属于西班牙国王,这次财产划分被证明是对于其继承者西班牙的腓力二世的巨大挑战,他在查理五世于年退位之后成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躲过肆虐于欧洲其他地区的宗教冲突,仍保有罗马天主教的信仰。腓力二世把他自己当成对抗奥斯曼土耳其和异教徒的天主教斗士,在16世纪60年代他试图加强对尼德兰的控制,但却导致该地区的动荡不安,逐渐使加尔文教派掌握主导权并发动反叛运动和八年战争,这使得西班牙的财政消耗殆尽
(三)其后西班牙又试图征服英格兰(后者是荷兰的谨慎支持者)这导致无敌舰队在英西战争(-)和对法战争(-)中的覆灭,尽管存在着这些问题但是自16世纪中期开始不断从美洲流入的白银、西班牙步兵的声名和很快地从无敌舰队的覆灭灾难中恢复过来的海军都使得西班牙仍旧保持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合并组成伊比利亚联盟,这不仅使半岛得以统一,也将两个大帝国的全球资源都整合到西班牙国王王冠之下。但是卡斯蒂利亚的经济和行政问题以及本土经济的衰弱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变得日渐明显,高涨的通货膨胀、将犹太人和摩尔人驱逐出西班牙的不良后果以及西班牙对黄金、白银日益增长的依赖性导致政府的几次破产和由此而起的数次经济危机,这种情况在不堪重负的卡斯蒂利亚地区尤为严重。西班牙沿海的村庄和巴利阿里群岛时常遭受来自北非的巴巴利海盗的攻击,福门特拉岛上的居民甚至短暂的撤离该岛,后来海盗的侵袭蔓延至西班牙其他沿海地区和意大利沿海地区,海盗从他们的北非巢穴出发只要横渡一片平静的海域很快就能到达这些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海盗是土耳其的巴巴罗萨(“红胡子”),据罗伯特·戴维斯统计16世纪至19世纪有万到万欧洲人被北非海盗捕获,并作为奴隶卖至北非和奥斯曼帝国等地。
(四)这种情况在西班牙和其他基督教势力开始抑制穆斯林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并取得年勒潘多海战的胜利之后才有所缓解,但是海盗问题仍然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困扰着西班牙。-年的塞尔维亚大瘟疫导致60万-70万人的死亡,约占当时西班牙国内人口的10%。而17世纪的另一场大瘟疫更是导致万人死亡。腓力二世于年去世,其子西班牙的腓力三世继承王位,在其统治其间他与荷兰签订十年停战协定,但是随后又卷入欧洲范围的三十年战争之中。这时的政府政策为个人喜好所左右,不过这个时期也涌现出如格雷考和塞万提斯这样的天才人物。西班牙的腓力四世于年继承王位,当时西班牙政府的政策大部分由大臣加斯帕尔·德·古兹曼·皮尔蒙特所主导。年正当中欧的战事连绵不绝,除了法国外其他国家都未占到丝毫便宜的时候葡萄牙和加泰罗尼亚地区发生叛乱,为了国内稳定的西班牙放弃葡萄牙,但是在意大利和加泰罗尼亚大部分区域,法国势力都被驱逐出去,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运动也被镇压下来。在腓力的智障儿子卡洛斯二世统治期间西班牙最终失去其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沦为二流国家。卡洛斯二世死后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绝嗣,随之而来的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各国都想染指西班牙王位。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最终赢得这场战争,波旁王朝最终获得西班牙的控制权,但是作为妥协条件时法国与西班牙及其欧洲领土不可合并。
(五)西班牙的黄金时代是指西班牙帝国(包括现今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国家)艺术和文学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正好是哈布斯堡王室统治的衰弱期(腓力三世、腓力四世和查理二世)。这个时期的最后一位伟大作家胡安娜于年死于新西班牙,西班牙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均是其国内主要的艺术赞助人。腓力二世所修建的恢弘的皇家修道院——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在当时吸引众多的欧洲伟大建筑师和画家,委拉斯开兹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画家,在当时也极受推崇,他和腓力四世及其首席大臣奥利瓦雷斯公爵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其存世的几幅画像展示其独特的风格与高超的技术。格雷考是这个时期定居于西班牙的广受推崇的希腊艺术家,他为西班牙艺术注入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并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西班牙绘画风格。许多西班牙最伟大的音乐也被认为出自该时期,汤玛斯·路易斯·德·维多利亚、路易斯·米兰和阿隆索·洛博等作曲家的作品是文艺复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创造轮唱和对位法等音乐技巧,其影响甚至远及巴洛克时期。西班牙文学在这个时期也十分繁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的作品。西班牙最为多产的剧作家是洛佩·德·维加,他一生中可能完成1多部的剧作,其中有多部留存至今。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
(六)巴洛克时期在18世纪随着它的独特风格转变为洛可可式风格而告结束。关于巴洛克一词的起源公认的看法是源出葡萄牙语barroco(西班牙语也为barroco)一词,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法语形容词baroque由伊比利亚语派生而成,后从法语原封不动地移入英语。17世纪末叶以前最初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的、稀奇古怪的,因而也是离经叛道的事物。到18世纪用作贬义,一般是指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在19世纪中叶之前依然用作贬义而非艺术风格名称,直到沃尔夫林发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巴洛克时期出现的艺术形形色色,所以必须按照这个时代的比较广泛的各种文化倾向去探索它们的统一特性。就对艺术的影响来说当时有三种文化倾向最为重要,第一种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这股势力不论在地区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正日益扩大。巴洛克艺术中的许多不朽之作,特别是意大利绘画和建筑中的许多作品,可能同教会所采取的新的宣传态度直接有关;第二种是君主专制政体的巩固,随之产生强大的中产阶级,对艺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从法国王朝建造凡尔赛的宫殿和花园以及中产阶级发展绘画市场,可以窥见当时某些政治和社会发展对艺术的影响;第三种是在科学发展和对地球进行探索的影响下对大自然产生新的兴趣,这两方面的活动促使人类对自身有了新的看法,一方面觉得自己微不足道(特别是受到哥白尼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这一论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神圣伟大,因为在知识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七)总之这些文化倾向连同它们在艺术中的反映,形成艺术史家斯特乔所谓的宗教势力和非宗教势力共同保持的一种基本上令人乐观的新的均势。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在风格上极为复杂,但一般来说反映力图寓感情于具有感性吸引力的形式之中的愿望,最常见的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巴洛克时期艺术的庄严高贵特点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所发扬的古典古代艺术精华,同礼教观念的约束作用的结合,巴洛克时期风格的产生同反对“国际风格主义”的学院派抽象特点有关。罗马的早期巴洛克画家主要有卡拉齐和卡拉瓦乔,意大利的巴洛克雕塑家和建筑师首推贝尔尼尼,路易十四风格(即王室官方风格)可以说是意大利巴洛克的一种古典化翻版。普桑是法国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作品高雅、严肃、合乎逻辑、有条不紊,因而忠实体现古代艺术风格,形成法国巴洛克的特点。在荷兰类似鲁本斯这样的一批早期大师曾在意大利学习,亲身了解意大利巴洛克,此外还有一批现实主义的风景画家、静物画家、海景画家、肖像画家、家庭内景画家和教堂内景画家以及如维米尔和伦勃朗这样出类拔萃的大师,在西班牙出现像委拉斯开兹这样杰出的大师。
(八)英国的巴洛克风格最明显地反映在范戴克爵士为查理一世及其王室成员所画的肖像画以及列恩爵士和凡布鲁的建筑艺术上,同英国的建筑艺术一样的是德国的巴洛克视觉艺术全盛时期直到18世纪才出现,即在阿萨姆兄弟、诺伊曼和齐默尔曼设计的一些装饰华丽的大宫殿和教堂建成之后才出现。在音乐方面艺术史上最显著的一个转折点发生于17世纪初的意大利,古代风格虽然继续风行,但后来仅用于圣乐,而现代风格则逐渐用于非宗教音乐。由于音乐语汇的扩大、圣乐与非宗教音乐之间、声乐风格与器乐风格之间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因此音乐领域中的巴洛克时期如同其他艺术领域一样也体现各种不同的风格,这段时期的音乐中没有太多的思想,讲究韵律的优美。歌剧、清唱剧和大合唱是声乐方面最重要的一些新形式,而奏鸣曲、协奏曲和前奏曲则是为器乐而创作的。蒙特威尔地是“新音乐”的第一个伟大作曲家,在意大利师承他的是史卡拉第和佩戈莱西,都是意大利巴洛克歌剧大师。意大利器乐传统体现于该国伟大的巴洛克作曲家科莱利、韦瓦第以及塔替尼身上,吕里和拉莫是法国巴洛克音乐的两位大师。在英国继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假面剧盛行之后有亨德尔在声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亨德尔生于德国,在意大利受过音乐训练,而与他的同代人巴赫随后在德国把巴洛克圣乐推向高潮,德国其他的著名巴洛克作曲家有许茨、柏格兹特胡德和泰勒曼。
(九)葡萄牙语baroque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现指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旋律特点: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的是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节奏: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调式: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过去的“教会调式”。和声:已形成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通奏低音: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织体: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十)曲式: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主要的音乐体裁: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情绪特点: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力度表现: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代表作曲家有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等。歌剧诞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佛罗伦萨,由巴迪宫廷的卡梅拉塔会社(意为俱乐部或小集团)成员巴迪、温琴佐·伽利莱伊以及佛罗伦萨学者梅在经过大量的对古希腊悲剧研究的基础之上诞生的。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古希腊悲剧、中世纪的仪式剧、宗教神秘剧、奇迹剧,文艺复兴的牧歌套曲、田园剧、幕间剧等形式,幕间剧是在戏剧两幕之间演出的有音乐的短剧,田园剧是传奇题材或乡村题材的带有音乐的舞台剧。历史上第一部歌剧是年由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尼》,取材于希腊神话,但乐谱已遗失。
(十一)现存的第一部歌剧是年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取材于希腊神话。在最早的歌剧中音乐形式是声乐部分以接近于朗诵的宣叙调为主,由少量乐器伴奏,采用通奏低音,音乐形式较为简单。蒙特威尔第的歌剧主要是加强音乐性和情感表达,具体做法是将宣叙调的旋律线条拉长,使其具有歌唱性,并与短小的歌曲、二重唱和牧歌式的重唱交替,形成对比。他采用较大规模的乐队伴奏,并通过弦乐器的震音、拨弦以及不协和和声的运用造成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在歌剧中加入器乐段落,如一开始的“托卡塔”(即后来的序曲)、中间的舞曲等。歌剧的基本模式正是在他的创作中形成,蒙特威尔第的两部代表作是《奥菲欧》(或译作《奥尔菲斯》)、《阿丽安娜》。继蒙特威尔第之后17世纪威尼斯歌剧的代表人物(歌剧领域的威尼斯乐派)是蒙特威尔第的学生卡瓦利、切斯蒂,18世纪意大利拿坡里(那不勒斯)歌剧(拿坡里乐派或那不勒斯乐派)主要代表人物阿·斯卡拉蒂。他重视音乐在歌剧中的抒情作用,强调咏叹调的表现力,创立ABA形式结构,称作“返始咏叹调”或称“再现咏叹调”。他的乐队更加完备,还创立“快-慢-快”的歌剧序曲(当时称作“交响曲”)。拿坡里歌剧的特点是注重独唱者声音的美感和音乐外在的效果,追求音乐语言和形式的程式化,音乐织体较简单,主要是独唱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缺点是缺少真实性和戏剧力度,这种倾向导致歌剧在18世纪的衰败。宣叙调在歌剧(或清唱剧)中用于人物对话和剧情发展,其旋律接近于朗诵,咏叹调用来抒发人物感情并表现演唱技巧,音乐优美华丽,音域较宽。
(十二)白话朗诵宣叙调是只用羽管键琴和一件低音乐器伴奏的宣叙调,主要用于大段的对话和独白。带伴奏宣叙调采用乐队伴奏,用于紧张的戏剧性场面,由于它在某中程度上带有咏叹调特点,因此又称之为咏叙调。“返始咏叹调”是ABA三段式咏叹调,再现时可以随歌手喜好加上一些自由的炫技。法国歌剧是十七世纪从意大利传入后立即带上法国化特征,重视宣叙调,在其中突出法语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感。在歌剧中加进大量舞蹈场面,舞台装饰极为华丽,表现帝王生活的气派。歌剧序曲采用与意大利相反的速度安排:慢——快——慢。奠定法国歌剧形式的是原籍意大利吕利的法国作曲家拉莫,作有大量歌剧和古钢琴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在年发表《和声基础理论》,为现代和声理论奠定基础。英国歌剧创作的代表人物是浦赛尔,代表作是《迪东和伊尼》。德国“歌唱剧”有对白的德国民间喜歌剧,音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德国歌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清唱剧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曲,音乐形式包括独唱、重唱、合唱和管弦乐,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没有复杂的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受难曲音乐形式与清唱剧一样在题材上集中于基督耶稣受难(钉十字架)的故事,康塔塔也译作大合唱,是带有独唱、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的体裁,内容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与清唱剧一样的是没有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文学方面可以称为具有巴洛克特点的代表作是意大利马里诺、西班牙贡戈拉和德国奥皮茨三人的著作,英国的形而上学诗歌主要是但恩的许多诗歌同巴洛克文学有密切的联系。
西班牙无敌舰队
(一)西班牙无敌舰队意即伟大而幸运的海军,是西班牙16世纪晚期的海上舰队。西班牙无敌舰队有艘以上的大战舰、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在历史上西班牙无敌舰队作为西班牙帝国在英西战争中针对打击英国而临时编成的特混舰队,先后组织六次,其中五次针对英国的远征行动均无果而终,这大部分是受恶劣天气影响而夭折,最终西班牙只好放弃侵略英国的野心。但英国也因四次远征(科伦纳·里斯本远征、-年西印度群岛远征、年加的斯远征、埃塞克斯-罗利远征)和爱尔兰的挫折元气大伤,漫长且无意义的消耗战也让筋疲力竭的双方不得不在谈判桌上渴望体面的和平,最终双方在互相让步下于年签署《伦敦条约》。—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达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为西班牙所得。当时西班牙王室将掠夺来的金银财宝用于王室消费极度奢侈的国外奢侈品,而不是用来发展工业,造成西班牙的综合实力逐渐被英国赶上并超越。为了保障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一支拥有多艘战舰、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自称为“无敌舰队”。
(二)西班牙利用步兵的优势,采用墨守成规的接舷战术冲撞敌舰,在强行登舰后进行肉搏,然后夺取英国船只。西班牙在舰队上有许多武装士兵还有神父,而英国有优秀的炮手,并采舷侧发射,并以其较长射程避开与西舰的登船作战。尽管在无敌舰队一役中双方使用欧洲已知的每一种船只,涉及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型号以及更加让人目不暇给的名称,但在做出合理而简明的分类后对之加以描述仍然是可能的。盖伦帆船是大西洋海域的标准战船,它们多半在船首至船尾之间设有双层甲板,将主战火炮安装在侧舷,并在前后船楼上搭载轻型速射火炮。虽然以日后的标准来看它还是显得过于短粗、高耸,但比起同时代等量吨位的商船时盖伦帆船已然更加狭长、低平。同样安排在前线的还有武装商船,它们为盖伦帆船提供支持,那些重达00吨(英制)以上的武装商船能够携带长重炮和半加农炮是一种常见的大型战船。其中最可怕的英国大型战船要数利凡特公司的武装商船,它们在建造时便以航行的速度和操作的便宜为鹄的,装配足以驱散海盗的重型火炮,正因如此它们有时竟会被来自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敌人误认为盖伦帆船。形制最大的地中海商船是卡拉克帆船,拥有巍峨的悬伸艏楼、艉楼和深深的货仓,其中一些设有三层甲板,那些被葡萄牙人用于东印度贸易的卡拉克帆船正是如此。
(三)波罗的海的霍尔克船和乌尔卡船通常在大小和高度上赶不上卡拉克帆船,浑如黄油桶一般的外形使这种船只十分适宜航海和载货,但反过来也让它们比卡拉克帆船还要缓慢和笨拙。小型船只被用于侦察勘测、派遣调度和近岸作业,英国人一般称其为轻帆船,无论它们装备怎样的船具。西班牙人会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一步区分扎布拉船、弗拉加塔船、帕塔耶船和帕塔科船,所有这些类型的船只都像英国的轻帆船一样在水中显得低矮,但却比大型船只更加快速和易于操纵,而且需要时可以用桨驱动。除了独立服役的轻帆船外双方舰队还都将他们较大的舰载艇称作轻帆船,这些小艇或拖曳在船尾或装载于甲板之上,既然它们并没有被单独分派船员也就并未在船只名册中。其他种类的小型沿海船只如霍伊平底船和卡拉维尔帆船、克鲁斯特帆船与加里奥特桨帆船有时也用于作战,他们常常采用贯穿首尾的纵帆装置,克鲁斯特帆船与加里奥特桨帆船经常被置于船尾曳行。加莱桨帆船和加莱赛战船都是纯粹的战舰,它们平时借助风帆巡航,但战时亦使用桨橹。加莱桨帆船身躯狭长,入水后船身颇矮,火力较轻。加莱赛战船之所以会诞生,源于人们想要将加莱桨帆船的航速和盖伦帆船的火力、适航性融为一体的尝试,这种尝试并没有完全成功,但它们确乎称得上是令人畏惧的战舰。与无敌舰队同行的那不勒斯加莱赛战船配备有50门火炮,其中一些是大口径长重炮,该船还载有00名士兵、水手和00名桨手。
(四)16世纪的火炮甚至比船只还要纷繁复杂,无论是前膛装填,以摧毁船只为目标的重型主战火炮,还是后膛装填,着意于击杀人员的小型火炮,都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型。波特炮形状极其粗短,类似毕雷炮,是迫击炮的前身,后者最初只是其中一些炮型的名字。加农炮家族都是些厚实的中程火炮,当中的首要类型是半加农炮,它浑如蹲伏着的怪物,有9英尺长的炮管和6英寸宽的膛孔,可以直射2磅重的实心弹,射程为码,是18世纪臼炮的始祖。长重炮家族是18世纪长程火炮的先辈,理论上而言一门长重炮能够将18磅重的炮弹(半长重炮的炮弹重量减半)有效平射至码外,随意发射的话(最大射程)则高达2英里左右。因此船舶之间相隔长重炮的射程意味着两船的间距略小于2英里,距离达到半长重炮的射程意味着两船相隔50码。事实上纵然这些火炮统称为长重炮、半长重炮,但由于每门炮在膛孔、炮口口径、重量和性能上大相径庭,又由于16世纪各地区在重量和尺寸上的五花八门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而多数兴之所至的作者对于精确性却漠不关心,最后的数据也就要一再进行校正。所以一位弹道学专家也许会提到某一门如此这般规格的长重炮将一枚9磅重的炮弹射至0步外的位置,但何谓1步、1磅,他其实并不具备精确的认识。对于笔下誊抄的外国人的陈述(理论家们全都仰仗相互传抄)时,彼此也不了解对方使用的数值是与自己一致抑或迥然不同。
(五)迈克尔·刘易斯教授便在做出总结后表示,大众所掌握的有关无敌舰队火炮的信息大体上只具有相对的准确性。年为了报复伊丽莎白一世对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处决,腓力二世誓言要入侵英国,并将一名天主教君主取而代之。他组建10艘舰船组成的舰队,包括8名士兵和1.8万名水手。为了筹资这项计划时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允许腓力二世征缴远征税,教皇承诺如果他们能到达英国本土将对西班牙军队进一步补贴。他们于年5月28日无敌舰队驶往尼德兰,在那里为入侵英国而增派军队。然而英国海军使无敌舰队在格拉沃利讷海战失利,并迫使无敌舰队向北航行,在苏格兰附近海域遭到使舰队和人员受到严重损害的暴风雨天气。无敌舰队的失败为英国水手提供宝贵的航海经验、而英国人能够坚持私掠船行为反抗西班牙,并继续派遣部队援助腓力二世的敌人荷兰和法国。这些努力带来一些切实的回报,该事件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无敌舰队的失败被视为上帝支持英国新教改革的一个标志。弗洛雷斯海战是英西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战斗,英国的舰队被派往亚速尔群岛捕获一年一度的西班牙珍宝船队,当在弗洛雷斯岛发现一支更强大的西班牙舰队时托马斯·霍华德命令他的船只逃向北方以保存实力,除了格伦维尔和他乘坐的“复仇”号。
(六)深孚众望的骁将格伦维尔战死和身经百战的“复仇”号沉没在英格兰引起轩然大波,种种谣言和传说不胫而走,后来沃尔特·罗利根据参战的指挥官和部分船员的意见发表正式报告书之后舆论和谣传才渐渐平息下去。虽然伊丽莎白女王对于格伦维尔壮烈牺牲深感悲伤,但是她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表面仍保持冷静态度,英格兰国民非常赞赏和敬仰格伦维尔和“复仇”号的船员们,把他们誉为蒂尔莫皮来山顶与波斯殊死作战的斯巴达勇士。这次战斗标志着西班牙海上力量的复兴,并证明英国捕获和击败西班牙珍宝船队的机会已经遥遥无期。年英国也组织类似的大规模远征行动,即科伦纳·里斯本远征,但却是不成功的,给英国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和人员及舰船的惨重损失。年卡洛斯·德·阿梅斯基特率领小船队(4艘加里昂船和小型帆船编成)袭击布列塔尼半岛的几个渔村之后,被逆风吹过海峡到锡利群岛附近海域。为了补充淡水的船队悄悄驶近康沃尔,西班牙船如此大胆地驶近英格兰本土之举是前所未有的勇敢行动。两个月前因为西班牙船偶尔接近海峡沿岸引起康沃尔郡和德文郡沿海港口的警惕,从而加强防卫体制。这只小船队中乘有英格兰逃亡者使得阿梅斯基特对康沃尔郡了如指掌,毫不犹豫地决定在利泽德角的芒茨湾和毛斯霍尔登陆。
(七)登陆的二百余名西班牙士兵对毛斯霍尔及周围村镇和教堂肆意烧杀抢掠,还在小山岗设岗放哨。随后阿梅斯基特率领船队继续北上,命令士兵登陆攻占彭赞斯城,把该城烧杀一空。当地统监弗朗西斯·戈德芬认为西班牙人此举是发动全面进攻的先兆,于是一面紧急使到普利茅茨报告军情,一面召集民兵准备反击,但是当地居民早已惊慌失措争相逃命,谁也没有理睬他的命令。名西班牙士兵在彭赞斯西边的小山上举行弥撒,发下誓愿征服英格兰之后一定在那里修建一座修道院,得悉德雷克和豪金斯的舰队从普利茅斯起航的消息之后阿梅斯基特忙不迭地下令撤退,利用顺风返回布列塔尼半岛。腓力二世接到西班牙军队破天荒第一次在英格兰本土登陆的报告后发现英格兰人的防卫和抵抗出人意外的脆弱,决定把远征的目标集中在英格兰本土上。年上旬的一天夜里在埃尔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国王简朴的书斋里腓力二世及其重臣们慎重地分析并讨论爱尔兰问题,决定派遣无敌舰队进行第二次远征,目标爱尔兰。同英格兰舰队进行决战的可能性甚小,因此无需筹建强大的舰队,只要对爱尔兰西北岸的斯莱戈或西岸的戈尔韦作一次航海就可以运送爱尔兰所需的军队和军需品。无敌舰队完成护航任务后立即返航回国,待到冬季来临再从拉科鲁尼亚等港口定期为爱尔兰补给。第二年夏天英格兰对爱尔兰举国上下的天主教徒的大起义时穷于应付、疲于奔命,这时腓力二世再派无敌舰队进行第三次远征,目标英格兰本土,这就是腓力二世派遣第二次无敌舰队远征的全盘战略构思。
(八)无敌舰队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在加的斯北边的生卢卡尔港和里斯本港集结,出发日期定在10月下旬。新的无敌舰队由百余艘大小战船组成,其中主力是包括“12门徒”在内的0艘加里昂船。预定运载集结在西班牙和荷兰的0名西班牙士兵和名葡萄牙士兵,途中再从法兰西的洛里昂港增补若干士兵,这支舰队虽然是前后5支无敌舰队中规模最小的,但为这次远征所筹措的粮食和军需品数量却非常浩大。英国在年从法国撤出军队后的三年里又发动三次与西班牙的大规模海上战争,首先出台的是德雷克的美洲冒险计划,这一计划遭到德雷克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声称如果计划改变时女王将负担一切费用,包括船只、供应、步兵和水兵的薪饷。女王不得已于8月批准德雷克的计划,船队由6艘王家船只和1艘商船组成,女王负责2/费用,其它由总指挥德雷克和霍金斯及支持者承担。由于德雷克与霍金斯间的争吵以及德雷克指挥上的失误,远航没取得任何收获,两人都病死在途中。年6月初英国又一支规模空前的远征船队出航,吸取第一次无敌舰队入侵前德雷克奇袭加的斯破坏无敌舰队部署的经验,再次对筹建中的无敌舰队以先发制人的攻击是英格兰远征军的主要目的。但是像以前一样刚来到海上指挥官们又开始自作主张,他们的首要目标是进攻加的斯港城,占领加的斯后几乎所有官兵都忙于抢劫,女王的战略目的被抛在脑后。
(九)不过西班牙在此役中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但是加的斯的惨败和耻辱反而激发西班牙人的斗志,因此资金从各地城镇和教会陆续送到马德里。在宫廷、贵族、僧侣、农民中不惜代价派遣新舰队远征英格兰的呼声很高,西班牙全国民情激愤、斗志昂扬。年10月下旬腓力二世乘英国海防空虚之机派出第二支无敌舰队进攻英国,但是这支船队在比斯开湾遭到秋季飓风的袭击损失惨重,剩余船只被迫回到费罗尔港。形势再次回到格瑞弗兰海战后的样子,而英国像那时一样的是伊丽莎白和财政大臣威廉·塞西尔把消灭其残余视为头等大事。年夏又一支英国远征队组成,然而远征指挥官们仍把获取利润作为首要目的,直接驶向亚速尔。这次远征失败后伊丽莎白结束官方参与的海上冒险活动,同时命令舰队今后不得离开本国沿海海域。针对新教徒使用私掠船攻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船行为,西班牙君主通过敦刻尔克私掠船发起反击造成新教徒航运的惨重损失。第二次无敌舰队远征的夭折丝毫没有动摇腓力二世向英格兰复仇的坚强决心,年他立即下令在里斯本和拉科鲁尼亚两港迅速着手筹备第三支无敌舰队,总司令帕德拉立即全力以赴地投入紧张而又细致的筹建工作,以免重蹈前面两次无敌舰队的覆辙。两年前加里昂船队在康沃尔郡的毛斯霍尔和彭赞斯一举登陆成功,对腓力二世来说事记忆犹新的,因此康沃尔郡的法尔茅斯港是他心中的第三次远征目标。
(十)当拥有6艘战船的霍华德船队在费罗尔港海域游弋示威的时候,无敌舰队总司令帕德拉为了保存兵力、保守秘密采取非常明智的策略,对敌人的挑衅不予理睬。而以埃塞克斯为首的英格兰舰队司令官们并没有识破他的意图,完全放松本土的警戒体制,因此经过充分准备的新的无敌舰队如果充分发挥其战斗力的话这次入侵英格兰本土的作战很有可能一举成功。帕德拉司令的监察官索托在7月4日才从费罗尔送给国王的信中报告舰队将于8月中旬出发,预计9月8日在英格兰本土登陆。舰队编制有2艘大型加里昂船、25艘小型加里昂船、26艘运输船、数艘加来扎布拉斯船、70艘登陆用的小型船,运载两万名士兵、0名水手。无敌舰队的起航日期仍往后推近一个月,但途中不幸接连遭遇风暴导致舰队被吹散,因此计划受挫,好在英国方面的舰队也同样被吹散。而英国方面正当埃塞克斯和罗利的远征舰队(埃塞克斯-罗利远征)无功而返时无敌舰队在法尔茅斯海域出现的消息,像惊雷一样使整个英格兰陷入空前的慌乱之中,正在召开的议会解散了,发出紧急命令让驻法兰西的英格兰远征军立即回国,在西部各郡颁布紧急动员令。此外还下令查塔姆基地女王直属的加里昂船队马上出动,派罗伯特·克鲁斯指挥正在多佛尔海域巡逻的船队。年和年对筹建中的无敌舰队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时伊丽莎白女王就十分担心,舰队主力不在国内时本土的防卫虚弱,而今她忐忑不安的忧患终于成了事实。
(十一)即使无敌舰队侥幸在英格兰本土登陆成功,也不可能从西班牙本国或荷兰进行长期和连续的军援补给。尽管腓力二世把希望寄托在英格兰国内天主教徒及同情者的起义和支援上,但20余年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成为信奉新教的伊利莎白女王的顺民,寄希望于占领英格兰本土一隅以报加的斯惨败之仇才是腓力二世的真实意图,然而他的这个如意算盘终于随第三次无敌舰队远征而破灭。年年仅20岁就登上王位的腓力三世决定继承父王未竟的事业坚持同英格兰作战,由于国王新丧让西班牙暂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到年服丧结束后帕德拉又立即着手编制第四次无敌舰队远征计划,开展轰轰烈烈的筹建工作。直到年7月第四次无敌舰队终于凑齐,其舰队拥有8艘盖伦帆船和大型武装航船、2艘加里船、50艘运输船以及8名士兵,身经百战的海军提督贝尔坦多纳、布罗切罗等名将分别担任舰队的司令官参加远征。伊丽莎白女王得到情报后立即下达紧急动员令,8月上旬英格兰大部分主力舰船已进入临战状态,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第四次无敌舰队终于没有露面,而因荷兰方面攻占加那利群岛的阿斯帕尔玛斯后挥师北上开往亚速尔群岛。帕德拉临时改变进攻英格兰本土的计划转而保卫亚速尔群岛,最后造成无敌舰队没有前来进攻就白白浪费他们宝贵的资金,做了一次无谓的紧急动员演习。从年春天起西班牙比斯开湾沿岸流性传染病,港口装卸作业和造船厂全部停工,陷入瘫痪状态。因此新的无敌舰队的筹建地点改在里斯本,由布罗切罗和图比亚伍尔二人指挥,第五支无敌舰队比过去四支都小得多。
(十二)舰队的编制包括20艘加里昂船和数量相当的各种舰船,计划运送4名士兵和一定数量的攻城器械以及军需品。第五次无敌舰队远征的战略意图是运送4名西班牙士兵在爱尔兰登陆,同奥尼尔及其他爱尔兰叛军会师,解放爱尔兰全境。万一未能成功也必须确保爱尔兰南部的各个据点,一旦登陆成功的话舰队将根据情况和需要继续负责运送军需品的任务。但很不幸的是无敌舰队再次遇上强烈的暴风雨,整支舰队分崩离析、溃不成军,残余的西班牙登陆部队被英军包围在爱尔兰的金塞尔。虽然顽强抵抗并一度给予英军沉重打击,但最终因弹尽粮绝于年1月日金塞尔守军指挥官阿基德拉向英军投降。当金塞尔守军阿基德拉投降的消息传到马德里的时候贝尔坦多纳还准备再次率领无敌舰队出发远征,但因爱尔兰远征失败和索托等人提出了和平建议让无敌舰队才停止出动,自年以来历时1年的先后5次无敌舰队远征终于宣告结束。-年西班牙进行人类史上较为残酷、血腥的奥斯坦德之围,经过三年的围攻后英荷联军最终投降,西班牙军队拿下这座城堡使英荷西三方都想结束战争回到和平。年英格兰新君詹姆斯一世继位后立即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谈判结束战争,年8月7日在加的斯湾中西班牙舰船在安东尼奥·奥肯的指挥下击败英国的舰船,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但此次战斗直接导致21天后英国与西葡帝国签订停战条约。英西战争并未像多数人所想的那样直至战争结束后英格兰未能确保对西班牙的海上优势,西班牙的海上霸权一直持续到年唐斯之战。
西班牙帝国
帝国建立
(一)西班牙帝国又称西班牙殖民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西班牙帝国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16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环球探险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并在各大海洋开拓贸易路线使得贸易繁荣。路线从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西班牙征服者摧毁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和玛雅文明,并对美洲大片领土宣称主权。一时之间凭著其经验充足的海军嚷西班牙帝国称霸海洋,凭其可怕、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主宰欧洲战场,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皮埃尔·维拉尔称之为演绎出人类历史最非凡的史诗。西班牙在16世纪至17世纪间经历其黄金年代,西班牙与敌对国家持续斗争引起领土、贸易和宗教冲突,都使得西班牙国力在17世纪中叶开始下滑。在地中海与奥斯曼帝国战事频繁,在西欧中法兰西殖民帝国逐渐崛起并威胁西班牙的霸权,在海外中西班牙首先与葡萄牙帝国竞争,后来的对手还包括大英帝国和荷兰殖民帝国,而且英、法、荷三国支持海上抢劫。西班牙过度动用军力,政府贪污渐趋严重,军费导致经济停滞,最终导致帝国的衰落。年的乌得勒支和约使西班牙失去在低地国家的剩余领土,结束其欧陆帝国的历史。“西班牙帝国”一般指西班牙在美洲、太平洋及其他地方的殖民地,不过关于西班牙帝国的具体疆域时历史学家并没有共识,故此难以为其欧洲领土下定义。例如传统说法指出低地国家是西班牙国王的属地,由西班牙官员管理,由西班牙军队防卫,所以计算在内。
(二)但是亨利·卡门等作家主张这些领土从未融入“西班牙的”国家,而只是哈布斯堡王朝部分属地,因此很多历史学家提及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的王朝遗产称之为“哈布斯堡的”或“西班牙的”,几乎交替使用。同样在18世纪波旁王朝的那不勒斯王国是否称为属于“西班牙”也似乎是喜好的问题,它与西班牙同属一个王朝,又与之结下军事联盟,但按宪法仍为独立国家。而“西班牙”本身的定义演变使问题更复杂。它统一于王朝之下,但按某些意义仍然只是几个独立王国,也就是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拉贡王国和纳瓦拉王国。而且要注意虽然西班牙的军队入侵葡萄牙并以共主邦联统治之,但葡萄牙王位仍独立于西班牙王位,故此葡萄牙正式保持其独立。而且里斯本政府仍然控制其海外属地,使西班牙君主其人有效地共治西班牙与葡萄牙,故此这个帝国有时又被称为西班牙-葡萄牙帝国。因此当葡萄牙重获独立后它保留其殖民地,而政府、法律和商业并没有内部转变。国家机构:国君,西班牙国王兼任耶路撒冷国王和罗马教皇世俗代理者;议会,由宗教院、上院、下院组成的三级议会是国家的立法机构,西班牙大主教任宗教院院长。上院由大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阶级和商人阶级组成,上院能够选举产生大法官,下院则能够选举产生宰相,但是两者都需要国君的任命,三级议会也没有权利否决国君的决议;宰相,由下议院选举,国君任命产生,只对国君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大法官和法院,法院是帝国的审判机关,大法官是法院的执事,由三级议会上议院选举后经国君任命产生,对国君负责。
(三)阿拉贡王国、勃艮第王国和葡萄牙王国是西班牙日后成为帝国的模范,在收复失地运动末期期间卡斯蒂利亚的国王收取其附庸摩尔人的格拉纳达王国进贡之黄金并容许其存在,因此让黄金能从非洲尼日尔运送到欧洲。卡斯蒂利亚也开始向北非扩张与葡萄牙帝国争雄,年卡斯蒂利亚国王恩里克三世在年派遣诺曼底探险家让·德贝当古,开始在加那利群岛建立殖民地。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伊莎贝拉一世两位天主教君主联婚,通过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争排除葡萄牙人的干预后使得两国变成一个共主邦联,仍有其独立管理却由同一个君主政体统治。根据亨利·卡门说法西班牙由帝国缔造,而非西班牙缔造帝国。卡斯蒂利亚在新大陆、菲律宾和非洲迅速扩张殖民地,故此创造帝国,分别在年和9年占领梅利利亚和奥兰。年开始两位天主教君主决定支持那不勒斯的阿拉贡王室,在意大利战争中对抗入侵的法兰西王国国王查理八世,身为阿拉贡国王的斐迪南与法国和威尼斯竞争以争夺意大利,使这些冲突成为其外交政策的重点。在这些战争中西班牙步兵逐渐压倒法兰西骑士,而贡萨洛·费尔南德斯·德科尔多瓦将会在意大利战场缔造出在16和17世纪初期几乎无敌的西班牙军队。年西班牙驱逐格拉纳达最后一位摩尔人国王(格拉纳达战役),西班牙取胜后其君主与热那亚水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商讨,希望能向西方航行到日本。
(四)当哥伦布向伊莎贝拉一世提出其大胆的航行计划时,卡斯蒂利亚正在与葡萄牙展开探险竞赛以最先到达远东,哥伦布不经意地“发现”美洲让西班牙开始开拓美洲殖民地。东印度群岛则预留给卡斯蒂利亚,这无疑给予西班牙在美洲建立广大殖民地的权利,自此西班牙便开始在把目光投向新大陆的发展。年教皇诏书Intercaetera确立西班牙对这些土地的宣称,在翌年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将全球西葡宣称拥有的土地分成两半球,这使西班牙获得独有权利,能在整个新世界建立殖民地,即从阿拉斯卡到合恩角(巴西除外)至亚洲西部。伊莎贝拉女王死后其夫斐迪南二世独掌政权,并推动比以前更积极的对外政策,扩大西班牙在意大利的势力范围并对抗法国。在康布雷联盟战争中他首次派出西班牙军队与威尼斯共和国战斗,法军在9年的阿尼亚代洛战役取得胜利,与西班牙军队同样享有盛名。但仅一年之后斐迪南为了夺得其王朝宣称拥有的米兰和纳瓦拉,加入意大利天主教联盟抵抗法国。年法国签署停战协定,继续控制米兰,并确认西班牙控制上纳瓦拉。16世纪初伊斯帕尼奥拉岛殖民地成功建立,之后殖民者开始到处找寻新殖民地,一些人来自不太繁荣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渴望在新殖民地取得新成就。
(五)其中胡安·庞塞·德莱昂征服波多黎各,而迭戈·贝拉斯克斯·德奎利亚尔则夺得古巴。年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在巴拿马达连建立首个美洲大陆殖民地,年巴尔沃亚横越巴拿马地峡,展开欧洲首次从新大陆航行到太平洋的探险行动。他宣称大西洋和所有毗连的土地为西班牙王室所有,甚具历史意义。在商业方面卡斯蒂利亚帝国的早期表现不好,其殖民扩张的确刺激西班牙的贸易和工业,并且让一些大城市获得有限的发展。但直到年当墨西哥萨卡特卡斯和上秘鲁(今玻利维亚)波托西的大银矿开业后,卡斯蒂利亚及其王室才能从航运中得到大量白银,以后逐渐迅速成长成为王室图谋增加的主要收入。但最终这些贵金属进口使其他工业的投资萎缩,令西班牙在16世纪后期经历史无前例的通货膨胀,而犹太人和摩里斯科人被驱逐更令商业和手艺行业流失人才,使情况更加变坏。大量白银流入也使西班牙过度依赖外来的原料和制成品,本国人投资经营实业的热情大减,富人喜欢将其财富用来买公债。公债由这些进口白银支持,而非制造业的生产和农业之改进。公债使西班牙贵族阶级一直认为劳动工作是可耻的,而这时其他西欧国家正逐渐摒弃这种偏见。在低地国家、法国、英格兰及其他欧洲地区中金银之流通促成经济及社会变革,在西班牙却不然,萨拉曼卡学派和规划者对通货膨胀问题提出建议,但他们未能左右哈布斯堡政府的政策。
让·德贝当古
(一)让·德贝当古(年-年)是法国诺曼人探险家,加那利群岛首个欧洲殖民统治者。他于年发现加那利群岛,并率先在兰萨罗特岛北岸登陆。他以此为据点又为卡斯蒂利亚王国征服富埃特文图拉岛和耶罗岛,驱逐和同化当地的原住民关契斯人,建立加那利群岛殖民地。贝当古后被罗马教皇授予“加那利国王”的头衔,但他承认卡斯蒂利亚王国对加那利群岛的最高统治权。为了筹集探险资金的让·德贝当古在年12月出售他在巴黎价值金法郎的房屋和一些不动产,他的叔叔罗伯特·德布拉蒙又借贷给他5英镑(后来又追加2英镑)。年5月1日德贝当古和另一位曾与他一起在突尼斯战斗的战友戈迪菲·德拉萨莱一起从法国的拉罗歇尔启航,船员有人,其中大多是加斯科涅和诺曼人探险者,还包括两名神职人员(圣方济各会的神父皮埃尔·邦蒂尔和后来成为富埃特文图拉岛牧师的让·勒韦里耶)以及两名以前被海盗绑架到欧洲来,现已接受基督教洗礼的加那利原住民关契斯人。舰队在西班牙的加的斯做了离开欧洲大陆前的最后休整,停留数周。大多数船员对此次充满未知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航行表示恐惧,于是出现非常严重的脱逃现象,最后只剩下德贝当古、德拉萨莱和忠于他们的5名船员。年7月船队从加的斯启航前往加那利群岛,年7月底让·德贝当古的船队在加那利群岛最东北的岛屿兰萨罗特岛登陆,那两名曾被海盗绑架到欧洲的关契斯人也正是以前兰萨罗特岛的居民,通过这两名中介人让最初贝当古和关契斯人的接触是友好的。
(二)德贝当古试图告诉当地关契斯人土著领袖瓜达尔菲亚,他们来并不是为了捕捉奴隶的,并说服领袖将1世纪热那亚探险家兰塞洛托·马洛塞洛(该岛即以他名字命名)在该岛建立的一个堡垒借给他们,用来建立一个新的为征服富埃特文图拉岛做准备的训练营地。但贝当古的追随者们太少了,他的同伴、追随者较多的德拉萨莱当上这里的“临时总督”,两派殖民者也从此埋下仇恨的种子。德贝当古则为了更好的征服富埃特文图拉岛离开加那利,前往加的斯寻求卡斯蒂利亚王国国王恩里克三世的支持和援助。恩里克三世同意援助他们的殖民事业,但也要求加那利群岛的统治者必须向卡斯蒂利亚王国效忠作为交换条件。但在双方签署合约的时候德贝当古只写下自己的名字,而未提及他的伙伴德拉萨莱,后来德贝当古用这一合法的手段夺取德拉萨莱在兰萨罗特岛的统治权。在德贝当古离开加那利群岛后德拉萨莱前往兰萨罗特岛南边的小岛洛波斯岛进行探索,并猎杀当地的僧海豹制作生活所需要的皮革品。这时一名叫贝尔丁·德贝尔内瓦尔的探险队员趁机在兰萨罗特岛发动叛乱,叛乱者洗劫和破坏兰萨罗特岛的营地,并且利用原住民对殖民者的信任诱拐一些当地的岛民成为奴隶。叛乱者还撤走所有的船,离开加那利群岛返回欧洲,这使得德拉萨莱被困在洛波斯岛上。后来一艘碰巧路过的西班牙商船救下德拉萨莱,才使他免于饿死荒岛的命运,安全返回兰萨罗特岛。
(三)但此时由于造反者所做的暴力行为使欧洲人与关契斯人的关系日趋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此时殖民者得到一个与瓜达尔菲亚敌对的部落领袖阿琛的援助,他为了赢得更多的权力投靠殖民者并活捉瓜达尔菲亚,瓜达尔菲亚被捕后试图逃走但未成功。后来原住民试图通过掠夺食物和物资的方式赶走和击溃殖民者,但这一计划随着年7月1日德贝当古的归来而彻底破灭。德贝当古带来新的补给物资和一支装备精良的西班牙士兵队伍后原住民的处境变得愈加绝望,最后瓜尔达菲亚部落和其仅剩的18名部落同胞只好宣布投降,并接受基督教洗礼。两名神职人员为这些关契斯人进行洗礼,基督教原则上是不能为奴隶进行洗礼的,这意味着他们将不会成为奴隶,这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成为一种保护。后来教皇本笃十三世将兰萨罗特岛定为主教区,年这里迎来第一任主教阿方索·圣卢卡尔·德巴拉梅达。在贝当古不在加那利群岛的时候德拉萨莱就曾尝试利用兰萨罗特岛南方的营地作为据点,通过两岛之间的小岛洛波斯作为通道来进攻富埃特文图拉岛,但无功而返。4年贝当古带着援兵和物资返回加那利之后,西班牙殖民者的实力变得更为强大,他们甚至在富埃特文图拉岛上架起两座炮台。富埃特文图拉岛的关契斯人分裂为两个部落,由古伊塞领导的马索拉塔部落和由阿约塞领导的甘迪亚部落。
(四)在几次部落冲突中造成不少伤亡使原住民的力量大打折扣,前兰萨罗特岛部落领袖、后投降西班牙人的瓜尔达菲亚也在征服该岛过程中给予很多帮助,终于原住民无法抵挡殖民者的进攻败下阵来,古伊塞和他的部落于5年1月18日接受基督教的洗礼。1月25日阿约塞的部落也宣布投降,他们也都被允许回到各自领地负责管理自己的部落原住民。德贝当古还和德拉萨莱一起在富埃特文图拉岛上建立一个殖民地作为临时首都,以德贝当古的名字命名为贝坦库里亚(即今天的富埃特文图拉岛首府)。戈梅拉岛有四个强大的部落,坐落在深谷和高山之中,征服难度十分大。这四个部落分别是阿尔瓜博塞克领导的阿加纳部落、阿利亚加尔领导的伊帕兰部落、阿贝尔贝克耶领导的马拉夸部落和马塞赫领导的奥罗内部落。经过艰难的战斗后于4年德贝当古首先征服阿加纳和伊帕兰,但剩下的两个部落反抗十分顽强,直到德贝当古的侄子马西奥·德贝当古继承其位后也未能成功征服他们。80年之后才由当地的殖民封建领主埃尔南·佩拉萨完成岛屿全境的征服,因此德贝当古并未完全征服戈梅拉岛。5年德贝当古在耶罗岛的巴伊亚-德纳奥斯登陆,他发现该岛面积较小、人口稀少,几乎可以不战而胜。而且德贝当古还刚好遇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岛上的部落领袖阿尔米切之前被欧洲的海盗掳走,目前暂由其弟阿热隆领导当地的原住民。阿热隆希望贝当古做他们的中介人去谈判以救回阿尔米切,德贝当古假意答应这一要求,并和阿热隆签订友好盟约。
(五)当阿热隆和他的所有岛民来到海滩上迎接领袖归来的时候德贝当古对他们发动进攻,夺走他们的财物并将他们奴役,经过4年的努力和德贝当古征服加那利群岛中的一半岛屿。他还企图在5年10月攻克大加那利岛,但未获成功,此外他试图攻占拉帕尔玛岛的行动也失败。大加那利、拉帕尔玛和特内里费岛后来在15世纪末被西班牙军人阿隆索·费尔南德斯·德卢戈所征服,对加那利群岛的征服使当地的关契斯人的文明遭到毁灭,许多原住民死亡或被奴役,其他的也逐渐与欧洲人同化。6年12月15日德贝当古回到欧洲,由于成功的殖民行动,他从一个靠变卖财产和借贷筹资出海的穷人变成一位富有的探险英雄。他通过之前和卡斯蒂利亚王国签订和援助条款成功夺取他的同伴德拉萨莱对岛屿的统治权,后来德贝当古将自己对耶罗岛和兰萨罗特岛的统治权传给自己的侄子马西奥·德贝当古。为了稳定统治的马西奥娶了前兰萨罗特岛原住民部落领袖瓜达尔菲亚的女儿特吉塞为妻,并将兰萨罗特岛的临时首府以她之名命名,但在年卡斯蒂利亚王国宣布剥夺德贝当古的统治权。年10月17日德贝当古的侄子马西奥将岛屿出售,年5月16日德贝当古宣布效忠于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由于他为基督教成功传播所做的贡献,他还得到教皇英诺森七世的觐见。年德贝当古在自己的出生地格兰维尔-代尔因病去世,随他一起探险过的牧师让·勒韦里耶主持他的葬礼,并为其在家乡的一处教堂下葬。
#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