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四日,中国政府援助叙利亚的第二批抗疫物资在叙利亚卫生部完成交接。图为工作人员在搬运中国政府援助的抗疫物资。阿马尔·萨法尔贾拉尼摄(新华社发)
7月11日,“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与中东合作:传统友谊与共创未来”线上论坛在北京举行。在这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中国非洲研究院、阿联酋沙迦大学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协办的会议上,来自中东和北非近10个国家的19名学者代表与中国多个科研院校的26名专家学者,通过云端连线的方式,围绕“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抗疫合作”和“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与中东合作展望”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与中东国家应当相互支持,携手抗疫,在抗击疫情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践行多边主义,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共同抗疫见证合作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阿双方达成的成果文件《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团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联合声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及时分享信息,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密切合作,中阿传统友谊和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和升华。
在11日的线上论坛中,谈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抗疫的行动与成果,中外嘉宾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在致辞中指出,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中阿相互支援、同舟共济、共同抗疫。双方领导人互通电话、互发函电,表达守望相助的关心;双方互相捐赠抗疫急需医疗物资,体现患难与共的决心;双方积极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和医疗技术,展现共克时艰的信心。“在抗疫中,双方的传统友谊得到维护和升华,合作更加密切,互信更加巩固,友谊更加深厚,双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建健康丝路’的理念,彰显了‘疫情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阿联酋沙迦大学校长哈米德·纳米伊在致辞中强调,疫情期间,中国与阿联酋的深厚友谊得到充分彰显。“我们相互支持,共同合作,携手抗击疫情。中国为我们捐赠了大量防疫物资,阿联酋的科技企业也为支持中国抗疫做出自己的贡献。此次线上论坛是中阿开展抗疫合作的又一重要体现。”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阿拉伯兄弟在与我们团结抗疫中创造的多个‘第一’:沙特国王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表达慰问和支持;阿联酋、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第一时间在本国地标性建筑上亮出声援中国的口号;第一个与中国开展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试验的也是阿拉伯国家。”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成文说。
沙特阿拉伯费萨尔国王伊斯兰研究中心主席图尔基·费萨尔亲王同样赞赏中阿在疫情暴发之后第一时间开展的有效合作。他表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存在着强大的互信与合作。疫情发生后,中国与沙特保持密切沟通,帮助沙特建立了实验室,两国在抗疫方面的合作卓有成效。
“一带一路”密切合作
当前,中国与中东国家普遍面临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如何进一步加强抗疫合作与经验交流,在危机中寻找合作新机,成为双方需要共同解决的重要课题。
“疫情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深刻启示,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人类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都要走公平正义之路,都应坚持多边主义。”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合作,团结应对疫情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努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中东国家样板。
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院长罗林对中国与中东国家携手应对疫情冲击的合作前景充满信心。“在全球价值链受疫情影响的大趋势下,中阿贸易逆势而上,实现增长,表现出极强的韧性,这充分说明面对疫情冲击,中阿贸易仍是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机遇和挑战会让中阿双方联系更加紧密。”
作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倡议被与会嘉宾寄予厚望。
埃及前总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伊萨姆·沙拉夫指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健康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各国抗疫合作机制的典范。“年,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上,参会国家表达了进一步加强健康领域合作的共同意愿。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合作机制,无须另起炉灶。在面临全球性卫生威胁的艰难时刻,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使其成为促进国际合作、促进文明交流的重要工具。”
阿联酋扎伊德大学教授乔纳森·福尔顿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密切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关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一些硬件基础设施项目因为疫情暂时搁置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在‘软联通’领域展开更多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比如,在疫苗研发、数字经济、人文交流等领域,我们都看到了新的合作趋势。”
维护多边深化合作
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维护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多边主义的有效性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与愿望。
论坛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作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政治力量,中国与中东国家应当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支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国际体系,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因素。
“在国际社会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全球化倒退、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受阻、全球治理结构日趋碎片化等一系列危机,都反映了全球治理所面临的严重危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指出,疫情之下,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更加严重,国际合作变得更加困难,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悠久文明中都有重视集体、包容他人、扶贫济困的道德价值,这既在中阿抗疫合作中得到体现,也为未来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提供合作基础。
“疫情之后的世界可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友好合作会继续下去,并且取得更大发展。”前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指出,当今世界面临众多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处在奉行单边主义还是开展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体系的十字路口。中国和中东国家应以全局眼光看待双方的合作关系,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国际正义,以实际行动推动双方关系提质升级。
图尔基·费萨尔亲王表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希望进一步加强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以此共同抗击贫困、加强国际贸易。尤其是在当前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更应当支持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下属其他专门机构发挥应有作用。
“我们需要一个多极的世界,而不是单极的世界。我们希望同中国加强合作,进一步推动多极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创造更多发展机遇。”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伊萨姆公共政策与国际事务中心副主任拉扬·埃尔·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