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在辽阔的塞北大草原,一场盛大的婚礼正在举行。
参加婚礼的男女双方都有着显赫的地位。
新娘是辽圣宗的弟弟秦晋王和正妃萧氏的女儿陈国公主,年仅16岁,聪慧伶俐。新郎是34岁的驸马萧绍矩。
这是一场契丹贵族之间的联姻,陪嫁的物品极其奢华,彰显了一代草原王室的尊贵。
然而幸福却如昙花,驸马与公主两年内先后离世,在草原上留下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死后,两人合葬,一同陪伴的还有三千余件金银、玉石和玛瑙,似乎诉说着他们生前只限鸳鸯不羡仙的爱情。
直到千年后,考古学家郑重地打开陈国公主墓葬室大门,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辽代文物才一一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01
叩开尘封千年的古墓
陈国公主合葬墓是年6月被发现。
当时,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的一处小村庄,一处施工地点准备建设一处灌溉农田的水库。这一次的修建却意外地挖掘出了许多的青砖,一个墓葬的顶部也随之裸露了出来。
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前室东壁壁画《男仆女仆图》(网络资料图)
这个横空出世的古墓,引起了政府极大的重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组建的考古队,对这个墓葬开始了抢救性挖掘。
当考古队叩开墓葬大门,浮现于眼前的是历经千年岁月却不褪色的巨幅壁画,它们展现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网络资料图)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墓葬的主墓室,人们看到了一对夫妻并肩躺在尸床上,他们相互紧挨,头戴鎏金银冠,脸覆纯金面具,身穿银丝网衣,脚上也穿着鎏金银鞋,身边更是布满着各种金银器具。
据出土的墓志记载,这是由陈国公主与其驸马的合葬墓。
“公主姓耶律氏,先漆水人也,景宗皇帝之孙,秦晋国王皇太弟,正妃萧氏之女。”
陈国公主是辽圣宗的弟弟秦晋王和正妃萧氏的女儿,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萧太后的孙女。公主自小聪明伶俐、备受宠爱,生前先后被封为太平公主、越国公主,死后追封为陈国公主。
公主在16岁时嫁给了自己的舅舅,也就是驸马萧绍矩。
驸马萧绍矩,在《辽史》中无记载,仅能通过墓志铭得知。
“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驸马都尉萧绍钜,即皇后之兄也。”
驸马萧绍矩为泰宁军节度使、都尉,但多无实权。他是当时仁德皇后之兄,其祖父是辽国四朝老臣萧思温。
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平、剖面图(网络资料图)
为什么公主会嫁给自己的舅舅?
与中原王朝的婚俗制度不同,北方的少数民族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为了防止家庭财产流失以及家族衰亡,所以他们多流行收继婚、中表婚、接续婚,甚至舅甥婚、姑侄婚,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国就是如此。
“番法,王族惟与后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其王族、后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与诸部族之人通婚。或诸部族私相婚嫁,不拘此限,故北番惟耶律、萧氏二姓也。”
辽代契丹人姓氏基本为耶律、萧二姓。他们的通婚也基本在这二姓之间进行,与耶律通婚者为萧姓,与萧姓通婚者为耶律。
这种近亲婚姻其实是以血缘为纽带,巩固亲属关系,避免权力分散,将权利紧紧的握在耶律氏和萧氏两大集团手中。
所以辽国的皇室贵族才形成了这种表姑嫁表侄、舅舅娶外甥女等别具一格的婚俗制度。
陈国公主驸马合墓葬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未经盗掘、出土文物最丰富的的辽代皇族墓。出土文物达件,每一件文物都堪称精品,他们向后人展现了最完整的契丹贵族的厚葬习俗。
1月16日,福建博物院“草原王朝——辽代文物精品展”中,我们极为难得的见到了多件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的精美文物,其中仅一级品就多达54件,是近年省博展出文物品级较高的一次展览。
本次展览分别从“马背上的民族”“绚丽多彩的文明”“生命的遐想”三个部分内容真实地再现了契丹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特色鲜明的丧葬制度以及兼容并蓄的文化风采。
金面具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这件黄金面具,出土时覆着在公主面上。采用捶揲工艺制作而成,将面庞丰圆、眉清目秀、上额舒展的年轻女性圆润的特点表现无疑,也彰显了陈国公主尊贵的身份和地位。
或许你会有疑惑,为什么契丹人死后要脸覆黄金面具?
这与契丹人独有的丧葬习俗树葬有关。树葬即死后不立即埋葬,将尸体置于树上,任其自然风化,等风干后再将尸骨重新捡起埋葬。
所以为了不影响主人生前的形象,契丹人多用金属面具和银丝网络等将尸体网络笼住。后来,受到中原丧葬观念的影响,辽代已普遍采用筑墓入殓、陪葬丰厚的土葬。
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黄金面具与银丝网衣,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等级最高的。
高翅鎏金银冠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还有这顶高翅鎏金银冠为陈国公主所戴,这件银冠用鎏金薄银片分片锤击成各部位的形状,并用细银丝缝缀加固而成。
冠顶圆形,两侧立翅高耸,看起来很像鸟飞翔时展开的双翅,冠正面和两侧立翅镂空并錾刻火焰宝珠、凤鸟和云纹等花纹,冠顶缀饰道教元始天尊像。
双龙纹金手镯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八角菱花铜镜
黑陶盘口瓜棱瓶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三彩香薰赤峰市敖汉旗四德堂香墓出土
02
“无闻中国有北宋,只知契丹即中国”
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经有一个搏击长空的鹰之族扶摇而起,又神秘消失,这就是契丹。
契丹,本意“镔铁”,有坚固、牢不可破的意思。这个彪悍勇猛、好战凶狠的民族,在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曾辉煌一时,影响着整个世界,甚至一度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备猎图喇嘛沟辽墓(网络资料图)
涉猎图七家村辽墓(网络资料图)
契丹世代聚居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西辽河上游地带,属于东胡后裔,唐朝末年开始在北方草原崛起。
公元年,耶律阿保机于北方草原逐步统一契丹各部,公元年按照中原制度登基称帝建国,号“契丹”,后改国号为“辽”,后世多称其为辽代或辽国。
契丹在建国后,拓疆土,备典章,创文字,首创了北方民族政治体制的独有统治模式四时捺钵和五京制度,并创造性的运用“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加强了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交往,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使塞北成为了当时东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
辽代疆域图(摘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契丹文字(网络资料图)
契丹“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一生与马融为了一体,他们爱马、惜马,所以他们将对马的感情延伸到了装饰马匹及马具上。
契丹的马鞍,被北宋人评为“天下第一”,就连宋徽宗都曾对契丹马鞍发出“率皆环奇”的称赞。
此次展出的这些马具集中体现了契丹金银鞍辔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马具在制作中使用了包金银技法,采用多层次的錾刻工艺,呈现富有层次的浮雕装饰效果。
云纹鎏金铜马具(马鞍饰)兴安盟科右前旗代钦塔拉墓出土
云纹鎏金铜马具(马后鞧饰)兴安盟科右前旗代钦塔拉墓出土
云纹鎏金铜马具(马笼头)兴安盟科右前旗代钦塔拉墓出土
云纹鎏金铜马具(马后鞧饰)兴安盟科右前旗代钦塔拉墓出土
云纹鎏金铜马具(马后鞧饰)兴安盟科右前旗代钦塔拉墓出土
鸡冠壶,是契丹人特有的盛酒水用具,能够满足日常骑马涉猎的生活需求。
因壶的上部装饰有鸡冠状鼻孔或鸡冠状提梁,故名为“鸡冠壶”。鸡冠壶大多数出于契丹人墓葬中,常被视为代表契丹国俗的器物。
绿釉划花带盖鸡冠壶内蒙古博物院藏
03
流光溢彩的草原王朝
契丹文化上承李唐,下启金元,中交北宋、西夏,礼法中原,南北交融,兼通西域,呈现出“胡汉和谐建中华,兼容并蓄一枝花”的态势,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环顾展厅,你会发现这些文物金光熠熠,一闪一闪的充满亮光。
胡旋舞鎏金铜带饰通辽市左后旗吐尔墓山墓出土
鎏金铜狮子通辽市左后旗吐尔墓山墓出土
海东青纹鎏金铜饰件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金戒指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鎏金铜铎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墓山墓出土
金链玉臂鞲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嵌宝石鎏金银漆盒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与喜爱玉器的中原人不同,契丹人对金银器充满着喜爱,无论是生活器皿还是佩饰,还是前文所说的马具,除了使用纯金、银鎏金外,契丹人还喜欢在各种材质的器物上,进行包金、嵌金装饰,使每件器物都显得金光灿烂,华丽高贵。
这些金银器在造型、纹样及工艺方面,既模仿了唐代金银器的制法和特征,又融入了本民族的审美追求,堪与唐代金银器相媲美。
双雁折枝金花纹渣斗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这件双雁折枝金花纹渣斗出土于耶律羽之墓,图案部分鎏金,为典型的白地黄花的“金花银器”。无论是造型、还是工艺都具有浓厚的唐代风格。
鎏金高士图银杯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这是一件盛茶酒用具。开光内高士作书写、把酒、执扇、饮酒、捧钵、抚琴、阅书状。杯沿、折棱、足沿及开光边框均为联珠纹饰,为萨珊王朝常用纹饰,而金银器上装饰颗粒状联珠则为粟特风格。
五瓣花纹金杯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金杯为盛酒茶用具,外壁錾刻五组双雁衔花纹。鹅、雁为辽代重要祭祀物,辽代金银器频见鸿雁纹。
除了金银器,还有不少的陶瓷、玉器都呈现出了唐宋的风格。如辽三彩就上承唐三彩的华丽。
辽代陶瓷也自成体系,形成了“汉式”与“契丹式”两大风格。在契丹壁画中有不少茶饮、宴饮的场面,可以看出使用了许多精美瓷器。
三彩印花牡丹纹盘赤峰市宁城县小刘杖子墓出土
青瓷盏、青瓷花口盘内蒙古博物院藏
银釦青瓷执壶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小王力沟墓出土
除了在文化上吸收唐宋风格,契丹还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在这次展品能够看到一些生活器物,它们都是古代丝绸之路往返交流的精品文物。
在辽代,精美的西方玻璃器成为契丹贵族之所爱,被视作豪华奢侈品。这一件乳钉纹玻璃盘腹部的刻花几何纹,具有典型的伊斯兰玻璃器特征。
乳钉纹玻璃盘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堆花琉璃执壶内蒙古博物院藏
除了精美的生活用具外,多件宗教文物,展示了辽代多元发展的宗教文化。
契丹人的宗教信仰,早期主要以原始的自然崇拜萨满教为主,辽朝建立前后,佛教、道教等先后传入契丹本土,并得到了上层社会的支持,迅速发展。
契丹人以佛教信仰表现最为突出,在辽圣宗、辽兴宗、辽道宗三朝统治的大力倡导下,奉佛教为国教,不仅修建了大量佛寺、佛塔。
原始宗教、佛教、道教、景教等相互融合、渗透,最终形成了辽朝多种宗教形式并行传播的局面,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庑殿式通佛龛赤峰市巴林左旗野猪沟乡盖家店出土
铜佛造像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哈拉泌沟出土
七佛贴金彩绘法舍利大塔赤峰市巴林右旗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
这座七佛贴金彩绘法舍利大塔,整座塔的彩饰以红黄蓝三色为主,并浮雕贴金,塔身中间一共浮雕有七佛,佛教均身披教啥,脚踏莲花,双手合十,置于胸前。
如公主所戴的高翅鎏金银冠头顶所装饰的是道教的最高尊神元始天尊,契丹人当时受到中原道教影响开始信奉道教,此冠以道教为饰也反映出了道教在契丹皇族中的传播。
高翅鎏金银冠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回望千年,曾经盛极一时的草原王朝已经彻底消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神秘的疑团。
然而时光流逝,岁月荏苒,随着诸多辽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这些属于契丹一族的精美文物,让我们领略到了其所创造的辉煌的、独具特色的契丹文明。
希望能通过“草原王朝——辽代文物精品展”,让你对契丹族有一个重新的了解。
草原王朝——辽代文物精品展
时间:.1.16—.3.28
地点:福建博物院6、7、8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