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冲天巨爆,世界各地人民皆望施以援手,寻求向当地人民捐款,然而黎巴嫩人却劝喻,别经政府的官方途径捐助,直斥黎巴嫩政府贪污透顶,势必将捐款私饱中囊。政府在此国难当前仍要被国民唾弃,将其丑事公诸于世人面前,相信没有别的国家会是如此。
早在爆炸之前,黎巴嫩已陷入全国示威之中。远在中东的黎巴嫩政府为挽救面临破产的国家财政,向WhatsApp等网络通讯服务、烟草、汽油等收税,要求每名WhatsApp用户每月缴交六美元费用,引发全国示威。尽管当时的哈里里政府数小时内撤回决定,却也挡不住民众的愤怒。全国示威有如星火燎原,纠集过百万人要求政府下台。
然而黎巴嫩政局远比普通民主国家复杂,当地各宗派山头林立,政权往往为各方利益平衡的表现。作为中东国家,黎巴嫩有着最多的基督徒人口,其中以东仪天主教会的马龙派势力最强大。由于基督徒于黎巴嫩位高权重,民风亦相对西化及自由化,相对亲西方,于年代独立初期奠定其国际金融及贸易港的地位,临地中海东滨,林荫大道及西式建筑等,亦为首都贝鲁特赢得“中东巴黎”的美誉。
持续内斗的黎巴嫩
不过除了马龙派基督徒外,当地穆斯林亦占有相当大比重,其中以逊尼派及什叶派为当地两大宗派,加上德鲁兹派、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等少数族裔,令当地政局甚为复杂,各宗派冲突时有发生。年以色列复国,黎巴嫩加入阿拉伯联军挥军南下,自此与邻国以色列交恶。而因战乱北逃的大量巴勒斯坦人当中亦混入不少巴解武装分子,更为黎巴嫩带来不稳定因素。
年黎巴嫩各宗派对立转化为武装冲突,长达15年的内战导致十万人死亡,十万人受伤,更多人出走他国,而此批移民亦在国际间对本国政治施加影响力,令黎巴嫩政治一直有着国际色彩。加上年代起伊朗崛起,国内什叶派武装组织真主党受到邻国叙利亚撑腰。而黎巴嫩亦无可避免受到腹地叙利亚的影响,如叙利亚在内战起一直在黎巴嫩驻军,直至年雪杉革命为止。
叙利亚于年爆发内战亦令大量叙利亚难民涌入黎巴嫩,而沙地阿拉伯与伊朗在中东争霸,加上以色列跟伊朗及真主党的斗争,亦令黎巴嫩成为三国博弈的角力场。年时任逊尼派总理哈里里突然在沙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宣布辞职,马龙派总统奥恩称哈里里是遭沙地绑架及胁迫,伊朗及真主党亦斥此为美国、以色列、沙地密谋制造对立罗织沙地对真主党开战的借口。
经济衰退、物价上涨
最后哈里里寻求协助得以摆平事件的,却是远赴巴黎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马克龙在此场贝鲁特巨爆中亦甚为积极,赶到事发现场并在黎巴嫩人簇拥下向当地灾民承诺,为之提供一切可行的援助,如此公然向外国势力求助,却未有视为大逆不道。事实上法国作为黎巴嫩前宗主国,一直对当地政治发挥其影响力,前总理哈里里之父便与希拉克份属老友,为结束黎巴嫩内战助以一臂之力。
马克龙当政以来亦一直有在外交舞台争一席位的雄心,除了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欧盟建军,亦积极摆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重走戴高乐主义的独立自主道路,并在国际事务上更为活跃,如叙利亚及利比亚内战、伊朗核协议、黎巴嫩的总理辞职风波及此次的贝鲁特巨爆。而黎巴嫩本身的国际金融贸易港背景,宗派林立及各国利益攸关的政治现实,也免不了亦已习惯了外国势力参与其中。
本来黎巴嫩内战结束后,各方谈判出各宗派权力共享的政府,总统由马龙派、总理由逊尼派、议长由什叶派分别出任,基督徒及伊斯兰教徒各拥有平等议席数目,欲借此摆平宗派权力不均的争议。然而时隔30年黎巴嫩人的生活未有改善之余,经济衰退、物价上涨、高失业率、公共服务不佳等亦令国民感到愤怒。黎巴嫩政府债台高筑,同时间与美元挂钩的黎巴嫩镑大幅贬值,更触发去年的大型示威。
统治阶层的无能
黎巴嫩的既得利益阶层长年以来一直鼓动宗派身份,马龙派指摘什叶派、什叶派攻击逊尼派等,而分化黎巴嫩人民,为巩固其自身权势。然而此次示威中黎巴嫩人民不分宗派立场,一致起义反抗长年贪污腐败只懂玩弄权术的跨宗派统治阶层,更是前所未见。新型冠状病毒令黎巴嫩经济雪上加霜,亦令示威稍缓,但示威者早已声言疫情一过将会重返街头,而此次贝鲁特巨爆更加令政府的合法性荡然无存。
此次贝鲁特巨爆亦令似曾相识的外国势力阴谋论甚嚣尘上,有人说是以色列幕后策划,有人曾称是由美国、真主党或伊朗发动。然而事实摆在眼前,贝鲁特海关六年前于港口多达2,吨硝酸铵并一直未有处理,纵然多年一直有警告却被置若罔闻。黎巴嫩人民过去一年以来的苦果为统治阶层的腐败和无能一手造成,其一再归咎于宗派撕裂、外国势力只不过是为自己推卸责任。
在此统治阶层管治全面失败,至少人死亡逾5,人受伤,近30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至50亿美元的惨况下,要求黎巴嫩政府公正调查及问责,力行改革挽救经济危机似乎已是不切实际。黎巴嫩人因此亦在社交媒体开拓“国际战线”,呼吁世人勿捐助其贪污政客,由要求外国政府及组织介入成立独立调查彻查事件,面对黎巴嫩人民的求助呼声,国际社会施以援手,向黎巴嫩政府施压问责,亦是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