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尼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草原上的契丹风情 [复制链接]

1#

在耶律阿保机的推动下,契丹任用汉官并积极学习汉族典籍及生活习惯,形成了独特的契丹文化。

纵马草原,四时捺钵在统治者的影响下,契丹在行政体制、文化艺术方面均仿效汉族。历年来,奖丹军队强制迁徙至辖区的汉民百业俱全,有“宦官、输林、伎术,教坊……秀才、僧尼、道士等”。占领燕云十六州后,契丹族与汉族更是交融杂居,几乎无分彼此。杂居久了,生活习惯、文化互相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契丹民俗。

契丹民俗中,以捺钵最为独特。因为疆域辽阔,契丹君主每年都会组织渔猎,“秋冬远寒,春夏避暑”,四季的行营驻地,被称为〝捺钵”。每个季节捺钵的地点不同,狩猎的目标也不尽相同。

春捺钵的地点在鸭子河泺(今吉林洮儿河入嫩江处的月亮泡一带),主要狩猎目标为天鹅、野雁,还会凿冰捕鱼。每年的正月上旬,皇帝带领大臣们向鸭子河泺行进,行程约六十天。北地苦寒,河流冰层厚且坚硬,到了初春也不会融化。抵达狩猎地点后,天鹅等候鸟还没有从南方回返,契丹人就地凿开冰层捕鱼。一段时间后,冰层开始融化,契丹人就会放出老鹰捕捉飞回北地的鹅、雁。照例,每年猎得的第一只天鹅要献给皇帝,再由皇帝向宗庙祭祀。之后,参加狩猎的每一个人都会得到头鹅的鹅毛,大家把鹅毛插在头上,载歌载舞,欢快庆贺。

夏捺钵大多在吐儿山(今内蒙古扎鲁特旗西北),皇帝率领亲贵们避暑加行猎。秋捺钵在伏虎林(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主要狩猎目标是鹿。猎人们常在半夜活动,仿照鹿鸣“呼鹿”。冬捺钵在广平淀(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交汇处),设鹿皮帐御寒,没有固定狩猎目标。

春季行营,卓歇宴乐每年四季,辽国的捺钵括动“周而复始”。捺钵时期的狩猎、跑马、扎营场景,是北方草原画派最好的创作素材。

《卓歇图》绘者:胡瓌[五代〕尺寸:纵33厘米,横厘米材质:绢本,设色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方草原画派起于奖丹,契丹画家汲取汉家绘画手法,用细腻线条勾勒出粗犷豪迈的图景。五代时期的胡瓌gui,就是草原画派的代表人物。他所绘的《卓歇图》场面宏大,忠实地描绘出契丹费族们在狩猎休息时饮宴娱乐的情境。

题跋

《卓歇图》所绘场景可分为狩猎中途休憩的场景和宴饮场面两部分。画卷起始处马多人众,姿态各异,一派人声嘈杂的热闹景象。

马匹有的头颈前伸,眼神疲倦,有的挨蹭着同伴,姿态亲昵,有的尾部低重,静立歇息。画中马匹花色、形态各有不同,但都膘肥体壮,臂圆鬃密,凸显出北地马匹特征。因是中途歇息,所有马匹鞍辔俱全,马背上驮着猎物。马匹之间散布着猎手们,他们髧(kun)发露顶(契丹人发式),穿绿色衣袍,有的整理马鞍,有的随意交谈,有的席地而坐。

从排在马背上的天鹅以及猎手衣袍的颜色来看,与《辽史》中春捺钵“捕鵝雁”“侍卫皆服墨绿色衣”的描述吻合,可以想见,图中描绘的应是春季狩猎场景。

马群由密到疏,占据了整幅画面的三分之二,马群旁侧,一群人簇拥着盘膝坐在地毯上的男女二人。从衣饰上可以看出,此二人皆为契丹贵族。男膝而坐,捧杯饮酒,身前及右手侧,二位仆役跪坐举盘;女子袖手歇息,一侍女捧壶侍立左右,随时准备添加酒水。男子侧后方,四位腰挂豹皮箭囊,肩挎弓弦的男子袖手侍立。

二人前方,一位男子举臂屈膝,头部摇摆,正在表演舞蹈。在他附近,两人端容肃立,弹拨箜篌伴奏。弹箜篌男子身后,又有三人拍手打者节拍。

画中人物虽多,却有条不紊,各司其职。画卷背景有丘陵起伏,远山隐约,长草连绵,尽显边塞草原的辽阔与苍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