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尼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周新书推荐与自我对话的声音不仅真切 [复制链接]

1#

记者

董子琪编辑

黄月1

《月落荒寺》

格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年9月

这又是一部知识分子群像小说,讲述了大学老师在与妻子离异后与一位身世离奇的女子相恋的故事,并穿插大学老师与他的朋友群的交往段落。标题“月落荒寺”取自德彪西《意象集2》一首表现月光的曲子的中文翻译,这也是大学老师的女伴与他的朋友在聚会上聊起的话题。借由女伴对这个翻译意象的见解,小说表现了她令人惊讶的知识储备,“看来,楚云的知识面并不限于日本俳句、白居易和帕斯卡尔。”——她在和大学教授的恋爱过程中准确地援引到了以上几位。然而,为何她只是一个培训机构的授课英文老师?她的知识渊博又与早年生活有着何种关联?

近年来知识分子群像小说并不少见,比如今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李洱的《应物兄》也以学院生活、教授命运为主要描写对象。顾前的系列小说也展现了一群较为失败的知识分子流连于牌桌饭局的无聊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格非的小说《欲望的旗帜》就已经在书写大学哲学教授如何以哲学的方式面对完全的人生败局。这部《月落荒寺》的主角仍然是哲学系教授,如同对《欲望的旗帜》的一次遥远回响。但是,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情欲纠葛的表现方式与常人究竟有何不同?只在于关于古典音乐和古典哲学的知识储备吗?

《诗的引诱》

《诗的引诱》[美]宇文所安著译林出版社年7月

此书收录了宇文所安关于唐代诗人王维、李白、杜甫、李贺、杜牧的诗人专论,以及《透明:解读中国抒情诗》《苦吟的诗学》等中国古典诗歌美学批评。宇文所安是著名汉学家,曾任哈佛大学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抒情诗与比较诗学,著有《初唐诗》《盛唐诗》与《他山的石头记》等。

宇文所安对诗人的专论结合了诗歌史的发展,不仅品鉴诗歌本身,也向读者展示了诗歌史的形成,比如诗人的声誉是如何形成的,诗人的天才名声又是如何塑造的。他提出,杜甫卓越声誉的形成并不是靠他人的颂扬与轶事,而是靠中唐作家对他的反复模仿,像是韩愈、孟郊、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歌都回响着杜甫的声音。再比如陶渊明的诗人形象是在后世才树立的,史书通常将他列为隐士而非诗人,八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陶潜复兴才奠定了他的重要地位,王维的《桃源行》就可视为是对陶渊明风潮流行的早期标志。此前我们曾推荐过以跨学科心理学角度讲解古诗词的《诗人十四个》,也是从王维开始讲起的,这本书正可以与之对读。

这本书是“大家读大家”第二辑,宇文所安的这一本特别由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季进编撰。“大家读大家”系列旨在邀请当今的人文“大家”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外大家名作,让由普通读者构成的“大家”来共享阅读经验。第一辑曾出版毕飞宇的《小说课》,收录了毕飞宇在课堂上的演讲,该系列还出版了马原、张炜、叶兆言的作品。

《警察:街角*治家》

《警察:街角*治家》[美]小威廉·克尔·缪尔著曹志建徐婧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9月

小威廉·克尔·缪尔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治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安全治理和社会秩序维护,除了这本书,他还著有《立法机构:加州*治学院》《公立学校的祈祷:法律与态度改变》等。这本书原版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于年6月,40年后引入中文版,以该书译者为代表的团队长期从事公安(警察)学、犯罪学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研究。通过对4名巡逻警察人员的故事,这本书揭示了警察强制权的四个悖论及其警察职业精神的发展,对巡逻警察及其工作进行了社会心理学分析。警察面对的不仅有家庭纠纷、群体事件,还有青少年不法行为,而如何做才才是好警察就是本书试图解答的问题。

关于中国本土警察研究,美国著名汉学家魏斐德曾著有“上海警察三部曲”《上海警察:-》《上海歹土——战时恐怖主义与城市犯罪:-》《红星照耀上海城——共产*对市*警察的改造:-》,上海是最早探索设立警察制度的中国城市之一,警察是当时*府确立革命秩序的基本工具,在这个系列中,魏斐德以警史书写了上海近代史。

《寻找亚洲》

《寻找亚洲》孙歌著一頁folio·贵州人民出版社年10月

亚洲不仅是*治概念,也是文化概念;不仅是地理空间位置,也是价值判断尺度。亚洲被西方作为他者加以命名的起点、亚洲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亚洲在近代以来不得已接受的西方内在于自身的被殖民过程、亚洲无法以自足的逻辑整合为统一体的现实,这些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

孙歌的这本书梳理了亚洲、亚洲原理、亚洲主义的来龙去脉,探寻亚洲到底意味着什么、亚洲的普遍性想象与中国的*治叙事;接着分析了东亚视角的认识论意义,追溯冷战历史与东亚的关系,以及后冷战时代的历史视野与东亚叙事;也描摹了大批思想家的“亚洲性格”,比如孙中山、李大钊、冈仓天心、福泽谕吉、竹内好、沟口健三及丸山真男。孙歌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多年来从事*治思想史以及与中日关系、亚洲等与现实*治有关的复杂问题研究,曾著有《竹内好的悖论》《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

《酒鬼与圣徒:在神的土地上干杯》

[英]劳伦斯·奥斯本著蒋怡颖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方寸年10月

作者劳伦斯·奥斯本是一位资深酒鬼,在伊斯兰国度的禁酒之地进行了一场冒险:在黎巴嫩与*阀对饮,在泰国南部小镇与马来西亚人碰杯,他还走过更多的伊斯兰土地——贝鲁特、阿布扎比、伊斯兰堡、开罗等等。他的旅程充满着各种奇葩的体验,比如说,他在马来西亚的一家夜间沙龙里与一位变性人妖性工作者相会,他先是拒绝了她的邀约,反而开始了一场关于禁酒的采访,问她喝大象啤酒有没有宗教危险。

这不仅是一本酒文化主题的专著,也是一部深入伊斯兰国度的旅行传记。酒与现代文明之间有什么关系?酒吧又在城市的公共空间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允许喝酒与允许个人表达相关,酒吧始于18世纪伦敦和巴黎街头的咖啡馆和餐厅,而那些地方同时是现代*治萌芽的地方。作者为记者、旅行家和作家,曾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供稿,已发表6部小说与8部非虚构作品。

近年来写酒的作品层出不穷,比如卡尔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德·菲利普斯的《酒:一部文化史》今年就由格致出版社引进,此书贯穿年,讲述了酿酒的文明历程,从希腊罗马的葡萄酒一直讲到20世纪的禁酒令,菲利普斯把-年间的禁酒令评价为“高尚的试验、可耻的失败”。

《汉字字形学新论》

李海平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年9月

《汉字字形学新论》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汉字字形造字技法,书中提出了取形源头、观察视角、取形手法、成形范式、定形技巧、再次成形等技法,归纳出了字形的2种拆解法、“多”的表示法,品格功能等区别于其他文字体系的重要特点。本书作者李海平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主攻汉字学,曾出版专著《汉字字体设计原理》。本书可供文字学、书法学和字体学的高校老师、学生、相关研究人员和爱好者参考使用。

此前我们也推荐过中信出版社引进的瑞典汉学家林西莉的《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为孩子,选取的是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字,像是人与人类、水与山、车与路、酒与器皿等,同时以此分析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此外值得推荐的还有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王宁的《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王宁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与著名语言文字学专家,书中讲到了汉字的起源、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字体变化,以及汉字的结构和字理,还提到了汉字在当代是否面临危机的问题。

《每当我和我妈聊起艺术,她说“哦”》

《每当我和我妈聊起艺术,她说“哦”》[西]胡安霍·赛斯著冯珣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未读年10月

这本书的名字实在显得俏皮了些——甚至有点像营销号的文章标题,但它确实是一本艺术普及著作,自年上市以来就持续受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