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nb.ifeng.com/a/20180410/6493214_0.shtml美国挺进太平洋和九国公约,年九一八事变前的国际博弈,藏着多少龌鹾。
年的九一八事变,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今日无数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在每年的9月18日,以东北沈阳为首的无数被日寇铁蹄践踏过的城市,都会警钟长鸣,提醒国人勿忘历史。
(九一八)
历史已然过去,必须要铭记也必须要反思。
那么反思的归因,应归于何处?
除了自身奋起之外,更关键的是,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
这就需要置身于历史之中,找寻一步步变化的根源,才能更好的认知,进而寻思未来。
这就是本文的主题。
(国际博弈)
年九一八之前那些国际博弈,如何引发了这一切。
九一八最终爆发,跟欧美日在太平洋区域此消彼长有直接关系。
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国家有三个,英国,美国、日本。
现在,容我用最简短的语言,说透年之前的百年博弈史。
(大英帝国)
第一个出场的是英国。
英国是长久的世界霸主,也是一战前当之无愧的海洋霸权。
最鼎盛的维多利亚时代,影响力遍布世界,以一枝独秀之势,左右世界格局。
可这样强大的英国,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遭遇了无尽挑战。
美国和德国的异军突起,让英国经济不再一枝独秀,经济规模被美德先后超越,让英国在国际博弈中越来越力有不逮。
于是英国开始更看重,并且扶持自己的小帮手。
这扶持小帮手的目的,就是帮助维系英国的霸权地位。
(日本变革)
基于此,才有了一个国家的跟随,那就是日本。
英国需要日本帮助在远东对抗俄国,也需要日本在远东顶住通过美西战争,扩张到菲律宾的美国。
由此,才有了日英同盟的出炉。
这同盟从明治维新日本奋起起,一直延续到了一战结束之后。
一战时的日本,还拉着这日英同盟的旗帜,疯狂攫取德国在中国的利益,完成自己的野心。
最后日本通过战后的《凡尔赛合约》收获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特权。
但这咄咄逼人的态度。还有步步紧逼状况,让英国也不安啊。
因为英国知道,如果曾经的日本,是一个可控的小弟。一个能降服的棋子的话,等日本野心达成,占据满蒙后,就会成为饿狼。
英国的担忧可以理解,当日本拥有满蒙的时候,就是它资源相对独立,不再依附于英美的时候。
资源困局让日本上限有限,也让日本野心越来越大。
(资源困局)
同样明白这一点,进而开始防范的还有一个国家:美国。
美国是个啥样的国家?答案是商业国家。
这商业国家,为了中国这个大市场可谓煞费苦心,用了无尽的手段,这手段也层层递进。
第一步:年的美西战争。
这场对破落户西班牙的进攻,让美国控制了加勒比海的古巴,波多黎各,占据了关岛和菲律宾。
这几个地方,对美国意义各不相同,占领古巴和波多黎各让美国进入太平洋的阻碍没了。
关岛跟夏威夷一起成了中转站。
至于东南亚那就作用更大了,直接掐死了日本南下东南亚获取石油的可能,也让日本只能一门心思诉求控制满蒙。
(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世界布局的战争。
战争过后,美国开始了下一步谋划,那就是年提出的,对中国“门户开放政策”,用利益均沾方式,打开梦寐以求的中国市场,收获商业利益。
这图谋从年提出到年正式通过,经历了20多年波折。
这波折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咧?我们继续看。
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在华利益根深蒂固的英法当然是不满的,意大利表示欢迎,大国也多有不同态度,虽然在推进,但也步履艰难。
不过美国不怕,因为它有时间有机会吗。
这时间和机会就是,欧洲两大阵营针尖对麦芒,让美国发展无忧,坐享其成就行。
果不其然,十多年后一战爆发。
一场形同自毁的欧洲团战,让美国赚大发了,也让德国萎了,奥斯曼,奥匈,沙俄没了,英法矬了。
世界迎来重组时代,美国迎来崛起时代。
虽然国际联盟美国因为英法排斥,当不了主角没参加,但战争收益还有英法的巨大损失,依旧让美国收获不少。
明白控制太平洋不再可能的英国选择了退守马六甲以南,让出空间给美国和日本去争夺。
(一战后的欧洲)
撤退的英国很干脆,扭捏之后在美国影响下,做了几件事。
首先:年英国在美国压力下,放弃了英日同盟关系。
其次:年2月6日,英国参与签署了《九国公约》和《华盛顿条约》,前一个条约承认了门户开放政策,也用列强互相担保方式,遏制了日本野心,保证了中国一段时间的安全,弄的日本只能通过扶持代理人方式。释放影响力,后一个条约控制了军备规模,减缓了紧张局势。
最后:英国开始图谋经营新加坡要塞,重构远东格局。
干完这三件事情之后,太平洋成了英美日的博弈场,英国退让,日本和美国争锋相对。
至于焦点,当然是中国。
那么日本的反应如何?肯定非常不满啊。
因为英美的举措,不约而同都在遏制日本。
日本需要什么,资源产地和扩张方向。
美国占据菲律宾,阻止了日本南下东南亚,英国退守马六甲,依旧控制了日本海上生命线。
因为退守的集中力量,还间接帮荷兰稳住了印尼。
南下的路堵死了,中国哪里,也是一样。
《九国公约》遏制了野心,《华盛顿条约》制约了军备,这一个个在日本看来都是伤害,也让日本有了被欧美种族压迫的感觉。
这感觉再后来越来越强烈,成了不满的源头。
如果一切没有大的变化,那么问题还不大。但是大萧条来了,世界又乱套了。
大萧条的影响,让美国深陷其中,让欧洲焦头烂额,原本稳固的远东格局,因为力有不逮,顾不上了。
(大萧条和失业潮)
顾不上了咋办?英美法不约而同选择了绥靖。
反观日本,也因为经济大萧条的刺激,变得越发疯狂。
资源魔咒让他们升腾起了进攻的心思,本就窥伺东北的他们。开始了行动。
大萧条前的年,他们就刺杀了张作霖,让东北失去主心骨。
刺杀张作霖后,日本关东军甚至起过趁乱缴械奉天东北军心思,最后在美国强硬干涉下才罢手。
这一次。美国萧条了,日本陷入经济危机了,用战争收获政治利益,经济利益,顺带转移国内矛盾,也就成了必然。
(张作霖剧照)
至于为何爆发在年,也有原因。
首先:那是大萧条最严重的一年,美国银行成片倒闭,英国、法国日子都不好过。
其次:中国局势也让日本觉得有机可乘,年中东路事件的发生,让苏联没了干涉东北时局的意愿,蒋介石接连在到年发起了三次围剿,被红军三次粉碎,战败无数,也没了抵抗的能力,年8月爆发的长江流域大洪水,更是让日本右翼觉得是天赐良机。
(张家父子:剧照)
最后:日本国内也在渐渐达成民意共识。
内阁中少有的明白人被边缘化,有下克上传统的日本军官团,配合日本在东北的移民,发动了一轮轮宣传攻势,用“满蒙是日本生命线”的口号,让日本民众成了自己的支持者。
这一来二去,谁还能阻止日本的疯狂?
被大萧条折磨的美国?
深陷危机也需要日本反苏的英国?
对安全问题特别紧张,眼光只在欧洲的法国?
他们都没意愿,也没能力阻止。
(日本人的进攻:剧照)
然后,九一八来了……
日本选择了柿子捏软的,这是必然,也是必须,更是当时情况下的唯一选择。
可恨的是,那些国运风雨飘摇时,还在弄内战的人。
最后,这一切已经过去,我们要做的是不让他重新出现,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铭记,这个过去91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