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尼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登陆战1 [复制链接]

1#

"在硫黄岛作战的美国人,非凡的勇敢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美国太平洋战区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五星上将

“折钵山升起的国旗意味着海军陆战队从此后五百年的荣誉!"

——美国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

美国华盛顿特区阿灵顿国家公墓广场上,有一座巨型雕像,六名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正在奋力插起一面美国国旗。这座雕像是根据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拍摄的一张二战中最著名的照片塑成的,而这张照片表现的正是硫黄岛上的血战。

为什么是硫黄岛

对太平洋战争有所了解的朋友都会知道,对美军来说,硫黄岛之战是战斗最惨烈,伤亡最惨重(并非指绝对伤亡数字,而是美军的伤亡超过了守岛日军)的一场岛屿登陆战。但是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在硫黄岛发生这样的鏖战?这个没有淡水的弹丸小岛(守军的淡水主要依赖收集雨水,好在硫黄岛雨水还算充足),从整个战争的大战略布局来看,硫黄岛既不像马里亚纳群岛是保障日本本土安全的“防浪堤”,更不像冲绳是日本本土的大门,完全可以按照美军跳岛登陆战术将其放在一边,仅以海空军封锁监视,任其自生自灭。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军不惜付出重大代价而一定要夺取这个充满着硫磺味的小岛呢?

从中国西南和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轰炸机作战半径示意图,图上还特意标明了硫黄岛的位置,可以清晰地体现出硫黄岛在马里亚纳与日本本土之间的重要价值

从地面作战角度来看,硫黄岛自然是个可以忽略的小岛,但如果从空军战略轰炸的角度来看,那么就完全不同了。自从美军年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开始在马里亚纳群岛建立航空基地、出动B-29重型轰炸机空袭日木木土。但马里亚纳群岛距日本本土将近海里(约合千米),B-29进行如此长距离的空袭,由于载重量有限,除去必须的燃料重量外,只能携带3吨炸弹,仅为B-29最大载弹量的30%,因此B-29只能在至米高度实施面积轰炸,而且因为距离太远,战斗机无法进行全程护航,轰炸效果自然很不理想。

而硫黄岛,北距东京千米,南距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千米,几乎正处在两地的中间,硫黄岛的日军不仅可以向东京提供早期预警,而且可以起飞战斗机对美军轰炸机进行拦截,甚至还可以出动飞机攻击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的机场。可以说日军占领下的硫黄岛对美军而言,简直是如鲠在喉。如果美军占领硫黄岛,那么所有的不利都将转化为有利:从硫黄岛起飞B-29航程可减少一半,载弹量则可增加一倍,战斗机如从硫黄岛起飞,可以为B-29提供全程护航,甚至连B24这样的中型轰炸机也能从硫黄岛起飞空袭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硫黄岛还可作为B-29的备降机场,供空袭中受伤的B-29紧急降落或加油。因此对美军而言,要想更有效地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那么就绝对需要攻占硫黄岛!正因为如此,提出攻占硫黄岛的,正是美国陆军航空兵(即美国空军的前身)。年4月17日美国陆军航空兵总司令阿诺德上将向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提出了攻占硫黄岛的请求,美参谋长联席会议随即同意这一请求,责成太平洋战区负责此项作战。太平洋战区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上将为就近指挥,特意将其指挥部从珍珠港移至关岛。

从年10月13日开始,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就着手制订进攻硫黄岛的作战计划,并不断根据情况变化进行修正。美军先后对硫黄岛进行了架次的空中侦察,综合空中侦察的情报制定了《日军防御设施图》供指挥机关参考,但是由于缺乏实际战地侦察,对硫黄岛日军部署情况还是很不清楚的,不仅对岛上日军兵力总数出现严重判断错误(认为只有1.4万人,比实际情况整整少了人!)而且还一直以为日军指挥部是在硫黄岛以北的父岛(因为硫黄岛与日本大本营电讯联系都是通过父岛的电台转发),尤其是对日军地下防御工事更是知之甚少。

最初,尼米兹和战役指挥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司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上将都认为攻占这样一个弹丸小岛,不会费多大力气,但看过了对硫黄岛的空中侦察所拍摄的航空照片后,才知道在这个岛上极可能存在不同寻常的防御系统,负责直接指挥两栖作战的第5两栖军军长霍兰·史密斯中将仔细研究了航空照片后、表示这将是最难攻占的岛屿,并预计要付出两万人的伤亡。史密斯还就此专门向海军陆战队总司令亚历山大·范德格里夫特中将(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时任陆战1师师长)写信反映了自己对付出如此巨大代价来夺取这样一个岛屿的不同看法:“……我曾在两个不同的场合提出军舰火力不足,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但在我看来仍然谈不上足够。……为作好准备,我们已尽了一切努力……我相信最后将会取得成功,但一想到可能发生的伤亡,我就极不愉快……还是祈求上帝取消这次作战吧。”

1月28日,当负责组织对日战略轰炸的陆军航空兵第21航空队司令柯蒂斯·李梅少将前来协商航空兵如何支援登陆作战时,对可能的重大伤亡而深感不安的斯普鲁恩斯就非常认真地问他攻占硫黄岛对于战争究竟有多少价值?李梅立即肯定地表示没有硫黄岛就无法有效地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斯普鲁恩斯长吁了一口气:“这消除了我的一个思想负担!”这才最后下定决心不惜付出巨大代价攻取硫黄岛。

于是,战火就这样注定要降临这个弹丸小岛!

固若金汤的小岛

日军在硫黄岛的驻军最早可追溯到年的气象电台。不过二战初期,日军对该岛毫不在意,直到年才想到要在岛上修建机场,年才派来第一批驻军--不到人的海军守备队。一直在年马里亚纳群岛被美军占领前,日军仅仅把硫黄岛作为太平洋中部与南部的航空中继基地,只部署了陆军约人,海军守备部队约余人和飞机20架。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硫黄岛的重要性日趋凸现,日军这才开始大力加强其防御力量,3月下旬将由厚地兼彦陆军大佐指挥的陆军步兵独立第大队0余人被送上岛;4月增派和智恒藏海军中佐率领的海军守备队余人。5月岛上陆军部队增至人,装备各种口径火炮13门,轻重机枪挺,海军守备部队的火炮也增加到14门毫米海岸炮、12门毫米高射炮和30门25毫米双联装高射炮。6月16日将硫黄岛的陆军部队整编为第师团,由栗林忠道中将任师团长。

栗林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6期毕业,在陆军大学深造时是获得天皇恩赐军刀的优异毕业生,曾出任日本驻美国大使馆武官助理、驻加拿大大使馆代理武官,因此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有较深的了解,回国后历任旭川师团联队长、关东军骑兵第1联队长,参加过与苏联的诺门坎之战,年晋升为少将,是同期生中第一个晋升少将的。后任骑兵第1旅团长、军参谋长、近卫师团长等职务,此人精通兵法,又善做诗,被誉为能文能武的“诗人将军”,在硫黄岛日军中广为传唱的《硫黄岛防卫之歌》就出自栗林之手。7月,陆军第26战车联队和海军第27航空战队也先后调至岛上。截止年2月,日军在岛上共有陆军人,海军人,共人,飞机30余架(堪用只有2架),并配备有、毫米海岸炮、毫米高射炮和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以及11辆九五式轻型坦克和12辆九七式中型坦克,岛上所有兵力均由栗林统一指挥。

日军在岛上的中部高地和元山地区各建有一个机场,分别叫做千岛机场和元山机场,也叫一号机场和二号机场,并在二号机场以北建造第三个机场。由于美军迅速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原计划运往马里亚纳群岛的人员、装备和物资都被就近转用于硫黄岛,尽管美军组织飞机、潜艇全力出击,企图切断对硫黄岛的增援和补给,但日军以父岛为中转站,采取小艇驳运的方式,因此美军的封锁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在菲律宾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已无力为硫黄岛提供海空支援,硫黄岛的抗登陆作战要在几乎没有海空支援的情况下进行。栗林是出色的职业军人,曾担任过天皇警卫部队的指挥官,他意识到面对美军的绝对海空优势,滩头作战难以奏效,主张凭借折钵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托坚固的工事,实施纵深防御。但海军守备部队指挥官市丸利之海军少将仍坚持歼敌于滩头、第2混成旅团长大须贺应少将和第师团参谋长掘静一大佐也都反对栗林的计划,由于所有的建筑原料都得依靠海军运送,所以最后栗林不得不做出了折衷的方案,以纵深防御为主、滩头防御为辅,海军守备部队沿海滩构筑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进行防御,陆军主力则集中在折钵山和元山地区,实施纵深防御。对于陆军内部的反对者,栗林自然不会手软,很快就找了借口撤了大须和掘静的职务,毕竟谁都不能接受自己的手下是和自己两条心,何况即将开始的又是极其惨烈的战斗。

栗林决心将硫黄岛建成坚固的要塞,以折钵山为核心阵地,以两个机场为主要防御地带,在适宜登陆的东西海滩则是以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为骨干的防御阵地,栗林接受了海军工兵专家崛江其孝少佐的建议,要求防御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并有交通壕相互连接。炮兵阵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尽管牺牲了射界,却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轰击下的生存能力。火炮和通讯网络都受到良好保护,以日军岛上的主要通信中心为例,建在深入地下约23米处,而且必须经过蜿蜒长达米的隧道才能到达,通信中心顶部是厚达3米的钢筋水泥层,四壁则有1.5米厚的钢筋水泥墙!岛上的制高点折钵山几乎被掏空,筑有的坑道就有9层之多!日军战术,规定了近距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等战术,还严禁自杀冲锋,号召每个士兵至少要杀死10个美军。栗林还将激励士气的口号印成小册子,发给每个士兵。后来美军在很多日军尸体上都发现这样的小册子,在很多工事的墙上也都贴着这样的口号。栗林的这些苦心经营,确实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使硫黄岛之战成为太平洋上最残酷、艰巨的登陆战役。

硫黄岛地形示意图#深度好文计划#日军在硫黄岛上的生活非常枯燥,毫无娱乐,既无美女也无烈酒,只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修筑工事和作战训练中,在岛上所有部队中,本来计划增援塞班岛,后因塞班失守才转到硫黄岛来的独立第步兵联队战斗力居岛上各支部队之首,堪称精锐。“东京玫瑰”在广播中充满豪情地夸口:“硫黄岛的防御者浑身充满着战斗精神.”

日军炮兵部队总共拥有门75毫米以上口径重炮(备弹10万发)、门81毫米以上口径迫击炮(备弹1.17万发)、20门毫米臼炮(备弹发)、40门47毫米速射炮(备弹2万发)和门25毫米以上口径高射炮(备弹15万发),在贝户大佐指挥下,潜心苦练,特别是对一些美军可能的攻击线路都进行了预先标定,还对炮手、观测人员与通信人员的协同进行了强化训练,使日军炮火精准异常,给予美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战后美军都对日军炮火之准确感叹不已。

除了工事、战术、弹药等准备之外,最重要的是岛上所有日军都明白,美军的攻击将不可避免,在拥有绝对海空火力优势的美军面前,根本不要抱活着的奢望。栗林早就预见到了这点,在他写给东京家人的家信中早早就把后事交代好了。他知道硫黄岛必然失守,而硫黄岛一失,那么东京就必然遭到日以继夜的轰炸,所以详细嘱咐了家人如何应对空袭。对于自己的命运,他更是清楚。他在年9月12日的家信里写到:“……敌人不久将要在这个岛登陆,他们一登陆,我们必定逃不了阿图岛和塞班岛的命运。”而年1月21日,他在写给妻子的信里说得更明确:“不要再祈祷我回家,我已注定要死在硫黄岛。我不在乎我的坟墓在哪里,我的骨灰也不会被送回家,但我的灵魂将同你和孩子在一起,你要尽可能活下去,请照料好孩子们。我死之后,请在我的墓上放一块石头,刻上‘陆军中将栗林忠道之墓’就可以了。不要让记者在他们的作品中宣传我,即使死后,我也要保持清白的名声。

随着美军的海空火力准备日渐猛烈,再愚蠢的人都知道,登陆已迫在眉睫。年2月11日,硫黄岛日军战备措施全部就绪。14日栗林下达乙号部署令,各部队进入阵地。15日下达甲号部署令,各部队进入最高戒备。

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待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